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扰,脚后跟干燥、粗糙,尤其天冷时更严重,就像裹了一层“砂纸”,穿脱袜子时常“勾住”袜子的面料,甚至脚跟还会出现裂口。
很多人认为这是干燥引起的,其实原因没你想象中那么简单。皮肤科专家列出脚后跟开裂背后隐藏的疾病,教你正确保养足部。
为什么脚后跟总是干裂
足部皲裂常见于足跟、足外缘等部位,其中足跟最好发,多见于中老年人。根据皲裂的深度,会有不同临床表现。
裂隙限于表皮时,表现为皮肤干燥有龟裂,但没有出血、疼痛等症状;
当裂隙深达真皮浅层时,会出现轻度刺痛;
裂隙深达真皮中下部甚至皮下组织时,常引起出血和较严重的触痛或灼痛。
脚跟皲裂与足跟部皮肤的特征有关。一方面,人的足跟部皮肤角质层较厚,缺乏弹性;另一方面,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和汗腺分泌的汗液是滋养皮肤的重要物质,足跟部位皮脂腺和汗腺的数量本身较少,而皮脂腺的分泌受雄激素调节,汗液在天气冷时分泌明显减少,所以脚跟皲裂多见于老年人,且冬季高发。
此外,双脚更易受到摩擦、牵拉等外界刺激,这些都可能破坏皮肤完整的结构,更易出现干燥、皲裂等一系列足部皮肤问题。
脚后跟干裂可能是3种病
对于局部皮肤干燥引起的皲裂,做好足部护理即可。如果发现保湿不能缓解症状,可能存在病理原因。足癣
足癣是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真菌感染足部皮肤引起的皮肤病。
具体表现:
脚趾间的浸渍糜烂和足底的红斑水泡鳞屑。一旦累及足跟,则表现为局部皮肤增厚、粗糙,常单侧发生或逐渐累及另一侧,冬季常有皲裂、掉皮屑等症状,夏季真菌更易繁殖,皮损会有扩大趋势。
治疗手段:
目前,对于角化过度型足癣,各国治疗指南均推荐口服抗真菌药物联合外用药物的治疗方案。
临床上,部分患者因担心口服药物的副作用而选择单纯外用药物治疗,但足跟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外用抗真菌药物渗透困难,大多存在疗效差、治疗不彻底、易反复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单纯外用药物治疗时,应加入具有角质剥脱作用的水杨酸、尿素等制剂,并采用封包治疗,以促进药物吸收。湿疹
这是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具体表现:
角化过度型湿疹常发生于手足掌及关节处,表现为局部皮肤肥厚、粗糙,冬季时常发生皲裂。湿疹常常对称发生,同时累及双足,反复发展,瘙痒明显。
治疗手段:
外用强效的糖皮质激素为主,能够有效收缩毛细血管,减少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作用,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此外,还可辅以水杨酸、维A酸、尿素等角质剥脱剂。瘙痒剧烈时,可选择口服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的周围和自主神经常常发生病变,导致远端血管硬化、血流缓慢,从而引起局部循环障碍,导致患者足部皮肤干燥、皲裂。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较差,足部皲裂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足部溃疡,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因此,糖友需要格外重视,尽早采用治疗和预防措施。
每天3个步骤保养足部
生活中,做好足部皮肤护理首先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建议每日温水泡脚10—15分钟,水温以40摄氏度左右为宜,泡脚时可加入适量白醋,起到软化角质层和杀菌作用。
避免使用硫磺皂、沐浴露等碱性洗涤用品,减少对皮肤屏障的破坏。
2.泡完脚后,可按摩足部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用指甲锉或修脚器械逐层磨去增厚的角质;避免使用剪刀或者刀片,操作不当容易割伤皮肤,诱发皮肤干燥。
3.清理完成后可外用15%尿素软膏、0.05%维生素酸软膏和鱼肝油等保湿防裂药膏,促进角质与水结合,软化皮肤,减轻皮肤皲裂症状。(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