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清明思故人
  

清小禾
  清明时节,春雨如丝,滋润着大地,也润湿了人们的心田。每逢清明,总会想起北宋词人晏殊的“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关于“清明”两字的来历,《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明代诗人高启的“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宋代诗人高翥的“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将清明节的祭祖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唐朝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诗中描写到:“南北山头多墓地,清明祭扫各纷然。”这些诗句都描写了清明时节凄美的景象和人们祭祖的哀思。
  清明,是追思故人的日子。我的爷爷虽然去世20多年了,但他永远活在我心中,从未离去。爷爷退休前是一名小学老师,他是标准的国字脸,从细细的眼缝就能看出他年轻时曾是个俊朗的少年,只是经过岁月的沉淀,眼角爬上了皱纹,戴着建国初期很多文化学者特有的大镜框眼镜,淡淡的白加黑络腮胡衬托着硬实的下巴,愈发显得刚强有力。无论春夏,还是秋冬,爷爷常常穿着“毛式中山装”,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服饰标志。
  在我出生的时候,父母重男轻女不太喜欢我,准确地说,我们村乃至那个时期大部分人都重男轻女。可我的爷爷不是,他说男孩女孩都一样,都是我家的宝儿。于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我,奶奶把我接到了他们家里……
  爷爷很爱读书,他的房间里有很多红色文学的书籍,那也是我最早的启蒙书籍。在我还不太识字的时候,爷爷就会读一些简单的内容给我听,后来识字了,爷爷就常常陪伴在我左右一起看书。在那个经济匮乏的年代,我们这样贫困的农村很少有书籍供给,爷爷便会拿出为数不多的工资帮我买书,他一辈子教书育人,希望我也能好好上课,考上师范学校,将来也能和他一样教书育人。
  在爷爷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我小学快毕业的时候,爷爷也退休了,刚退休突然觉得一下子没事做还不适应,毕竟在学校忙碌了大半生,后来渐渐适应过来,但是他比较内向话不多,很少出门。昔日的同事经常上门叙旧聊天,他心情也会好了许多,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爷爷突然身体不舒服,要扶墙才能走路,医院给出的诊断是小脑萎缩,刚开始爷爷还能自主说话,后来渐渐说话都不清晰了,也不能走路了,为此我经常哭,爷爷便安慰道:“别伤心,人的身体终有老去的一天,但区别在于灵魂年不年轻。你现在虽然不在学校上学了,但是你的底子很好,不要放弃理想啊!那是一辈子的事情。”这些话我如雷贯耳记忆犹新。
  爷爷瘫痪在床的那些日子,奶奶一直守候在旁,弟弟假期回家后会帮他擦洗身体,我休假也会回家陪他聊聊天。日子一天天过,忽然有一天,我在单位接到奶奶电话,说爷爷不行了,想见我最后一面。我心急如焚,请了假急匆匆往家赶,到家时爷爷已经仙逝了,奶奶说他嘴巴一直张着在等我回来。我泪流满面拉着他的手,当时他的手还有余温,后来渐渐冰冷僵硬。在家办丧事的三天,我一直守在他身边,仿佛他只是睡着了,一会拉拉他的手,一会摸摸他的脸,陪他说说话念书给他听,就像我小时候陪伴在我身边一样。
  如今回家,爷爷早已是挂在墙上的黑白照片了,但我每次回家时依然会陪他说说话念书给他听,清明和周年祭时会去爷爷坟上打扫祭祀,他也经常来我的梦里看我,如果有来世,我还做爷爷的孙女。思念爷爷在每一天,不止清明……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清明思故人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