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纸鸢与风筝

  纸鸢又称风鸢、纸鹞(鹞子),种类繁多,多以飞禽或昆虫等为原型,也有祥龙、蝙蝠等特殊造型。从古至今,每到“春风一线引飞鸢”的时节,人们乐于呼朋引伴,到户外踏青访春,时而仰望蓝天,远眺空中随风摇曳的各式风筝。
  今天,纸鸢已经被划归风筝的范畴。不过,古人对纸鸢、风筝有着比较严格的界定与区分,主要体现在起源、用途和工艺三个方面。

纸鸢原用于军事

  相传纸鸢起源于先秦时期,由墨子所作的“木鸢”演变而来。根据《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所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与墨子同时期的鲁班(公输班)也掌握了类似技能,使用竹、木制作成“鹊”,留下了“鲁班造鹊”的典故:“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尽管鲁班的鹊在飞行时长上胜过墨子,却过于小巧,载重大大降低,故墨子批判其不甚实用(《墨子》卷十三《鲁问》)。或许是接受了墨子的意见,鲁班又制作了木鸢,加装机关,“每击楔三下”便可飞翔,“以窥宋城”(《刘氏鸿书》卷八十六《方术部》)。
  随着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人们逐渐尝试以纸为鸢,但主要用途仍属军事领域。最著名的故事便是韩信利用纸鸢实施“四面楚歌”之计,事见赵昕撰写的《息灯鹞文》:“我闻淮阴巧制,事启汉邦,楚歌云上,或云子房,迹其原本,亦蠲(ju
ān)、韨(fú)之所为。”大意是西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围困在垓下九里山。韩信(或张良)使工匠制作了一面巨大的纸鸢,放飞至半空。有人在其上吹起楚歌,致使项羽麾下军心涣散。至于其材质,则选用了蠲、韨。蠲是指唐代贡纸之一的“蠲纸”,韨则是丝带。赵昕的说法明显是用自己的认知去解构历史,因为蠲纸在秦汉之交尚未出现。虽然上述记载的真实性有待证实,但韩信用纸鸢测量过未央宫应是确有其事。在北宋时期高承编纂的类书《事物纪原》卷十七《岁时风俗》门类中,也将纸鸢的起源归于韩信,但依据并非“四面楚歌”,而是“测量未央”。西汉初年,高祖刘邦出兵征讨代王陈豨。此时的韩信已经被软禁在长安,准备召集家臣矫诏释放城中囚徒,“以袭吕后、太子”,与陈豨遥相呼应,遂“做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穿地入宫”,最终失败,被吕后设计擒杀。
  除了韩信利用纸鸢测量未央宫之外,《事物纪原》还记载了“纸鸢传书”之事,同样是用于两军阵前。南朝萧梁太清二年(548),东魏降将侯景于寿阳起兵,“侯景之乱”爆发。次年,笃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被叛军围困在宫城(台城)。其时,湘东王萧绎、河东王萧誉、桂阳王萧慥等“四方援兵,淹留不进”,号令不一,作壁上观。面对内外隔绝的情况,有个名为“羊车儿”的人献计御前,“作纸鸦,系以长绳,藏敕于中”,以联络各路勤王军。于是,太子萧纲在太极殿前借助西北风放飞纸鸦。遗憾的是,纸鸦很快被群贼发现并射下。
  由是可知:早期文献对于纸鸢的记载,几乎都与军事相关,包括侦查刺探、测量距离、传递信息等用途,与现在大行其道的无人机颇为类似。

风筝多为祈福

  与纸鸢最初应用在军事领域不同,风筝主要是民间用来祈福、娱乐。至迟在唐代,江南各地在仲春之期,就已是“风鹞腾骧”碧空中。一方面,是祈求平安,另一方面则是比赛竞胜。
  纸鸢与风筝最大的区别在于:放飞之际是否能发出响声。通常公认的第一位风筝者制作者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李邺。他曾在宫中制作纸鸢并加以改造,在鸢首加装了竹笛,也就是后世“风哨”的雏形(陈沂《询刍录》)。此哨由哨面、哨筒构成。常见的哨面采用脆木块或竹片雕刻而成。除了加装竹笛之外,还有人在纸鸢背部系上弓弦、丝绦。无论是竹笛,还是弦、绦,在放飞之际,都会在发出阵阵鸣音,响彻碧空,故称“风筝”,以区别于纸鸢。
  随着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手工业的发展,纸鸢、风筝花样翻新,无论在款识、工艺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匠人们多选用寓意吉祥的龙、凤、蝴蝶、喜鹊等作为纹饰图案,取意龙凤呈祥、百蝶闹春、四喜临门等。彼时,上至宫廷贵族,下至百姓士庶,皆爱此物。南宋时期王明清在《挥麈录·后录》中收入了一则关于风筝的趣事。宋徽宗赵佶在“继位之初,春秋方壮,罢朝余暇”,常以放纸鸢为戏,甚爱之,还主持编纂了《宣和风筝谱》,内含各式精美的宫廷风筝图样。某日,从禁中放飞的纸鸢落入民间。徽宗闻知震怒,欲责罚有司。曾文肃公(曾布)进言劝谏,恐事态扩大,“天下向风而靡寔,将有损于圣德”。自此以后,宫廷风筝图样为百姓所知。
  明清两代,“三月三,赛纸鸢”与“断鹞放灾”已成为固定习俗。在明代中叶仇英青绿重彩的《清明上河图》卷之中,我们可以发现身穿各色艳丽衣裳的孩童们欢快地放飞纸鸢。清代潘荣陛所撰《帝京岁时纪胜》也记述了类似“赛纸鸢”的场景:倾城男女,纷出四郊,各携纸鸢、线轴,“施放较胜”。为在比赛中拔 得 头筹,更有人不惜花费重金选购精品纸鸢。实际上,“赛纸鸢”的民俗可以上溯至两宋时期:“桥上少年郎竞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先割断对方的风筝线即为胜出(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在竞胜之余,“断鹞放灾”也是上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牵引者手持线轴,逆风奔跑,逐渐将线放长,使纸鸢摇曳至半空;此时,便可“断鹞”,即剪断丝线,让纸鸢随风飘远。因纸鸢亦称纸鹞,而“鹞”字与“药”同音,故寄望灾病远离“断药”。人们在仰首追逐的过程中,不仅呼吸到郊外的新鲜空气,也起到舒展筋骨、活血养气的作用,尤其是对孩童的视力起到了护眼明目的作用。是故,赛纸鸢既是一种祈福民俗,又蕴含着春日泄热去秽的医学原理。
(北京晚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旧闻新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纸鸢与风筝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