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艺术的光合作用”日照市美术馆公共美育志愿服务持续走进乡村,“立体”的课堂,让乡村儿童成为“创意达人”——
艺术“拼贴”,让想象力尽情绽放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陈雨桐
  4月26日,日照市美术馆开展的“艺术的光合作用”公共美育志愿服务活动再次启程,一批“90后”青年艺术家志愿者们将美育资源延伸到“美术馆外”,把艺术带进东港区陈疃镇实验小学,带领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读懂大师之作,动手玩转艺术。
  正式授课前,美育志愿者秦浩首先带领同学们玩起了反应能力小游戏,不仅为课堂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氛围,更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在随后的中国古代名画解析环节,志愿者们为同学们讲解了北宋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经过一番细致全面的讲解,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幅画作的寓意、特点及其地位,从中感受到了中国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别样美感。
  伴随着“我和大师一起画”环节的切入,课程正式开始。本堂课的主题为“毕加索的奥秘”,志愿者们以纸板立体粘贴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在动手的乐趣中感受“立体主义”,了解毕加索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以及对自我内在世界的表达和思考。
  “蓝色时期是低沉忧郁的,粉红时期是温暖明快的,而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又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形式规则和透视法则,重新构建了物体的形态与空间……”讲述中,秦浩引导孩子们深入走进毕加索的精神世界,通过对毕加索不同阶段艺术风格的解读,激励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勇敢做生活的艺术家。“尽管毕加索也会处在人生的低谷,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而是执着地坚持、再坚持。”
  “大胆创作,自由构思,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讲解完纸板立体粘贴的绘制方法后,秦浩鼓励孩子们对纸板进行绘画、剪贴、拼贴,运用强烈的空间色彩搭配,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蓝色的睫毛,紫色的鼻子,黄色的嘴唇……课堂上,孩子们尽情释放着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胆采用不同的色彩进行叠加,拼凑出一幅幅色彩绚烂且独一无二的自我风格画像。一幅幅天马行空的拼贴作品,在志愿者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
  “牛因为吃了太多的草莓所以就不用涂口红了。”
  “这个小女孩因为太喜欢吃水果所以头上长了一个‘菠萝’。”
  ……
  作品展示环节中,孩子们直抒胸臆,“在这节课上,我收获了很多新的知识,自己动手也很有成就感,我很喜欢这样的美术课。”手中拿着自己的作品,三年级二班王梓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此次美术课程在“数字美育直播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东港区6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也通过“云端”艺术课堂,在线下参与了本次活动。
  “艺术大师毕加索一生都在探寻像孩子一样绘画,儿童的感知能力是最独特和宝贵的,我们的课程就是希望留住这种独特,鼓励孩子们打破束缚,塑造自信心和创造力。”市美术馆副馆长秦铭璇表示,美育不仅是综合审美素养的提升,更是重要的心灵教育,“艺术的光合作用”公共美育志愿服务项目力求激发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让他们用心灵去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
  以美育人,向美而行。去年以来,“艺术的光合作用”通过搭建数字美育直播平台,依托“走出去+请进来”等立体式、全链条的措施开展美育活动。同时,项目帮助乡村小学打造美育活动室,捐赠彩笔、蜡笔等绘画所用物品,让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能够随时拿起画笔感受艺术的力量。
  截至目前,“艺术的光合作用”公共美育志愿服务项目已覆盖莒县片区,项目获评“日照文旅公共服务品牌”,线上线下累计服务青少年百万人次。今年,“艺术的光合作用”计划走进东港区 6 所偏远乡村小学,以“馆校共建”的形式开展公共美育志愿服务活动。
  在秦铭璇看来,美育的动人之处在于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无限可能,在每一次风雨无阻的“行走课堂”上,孩子们的笑脸就是他们最大的收获,“希望未来可以带动更多乡村学校的孩子受到美育熏陶,点燃他们的艺术梦想,照亮他们的未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艺术“拼贴”,让想象力尽情绽放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