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穆盛娟 通讯员 张学涛
在莒县第六实验小学,有一位坚守教育初心、怀揣崇高追求的领航者。他深思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坚守以人为本的治校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
他依托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秉承优良的校风,用人文情怀滋养学生心灵。他倡导“向善”教育,鼓励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并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在他的引领下,学生们在“向善”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书写着善美的华章。他就是日照市莒县第六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邵志远。
百年风华 启航向善
莒县第六实验小学,这所承载着百余年历史底蕴的学府,自2012年正式更名以来,便踏上了新的奋斗征程。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学校始终坚守初心,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百年间,学校如潺潺流水,滋养着无数学子的心灵,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才。从这里走出的学子们,都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的精神,时刻铭记着“成人成材 立德向善”的校训,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在邵志远的带领下,学校全面开展了向善教育系列活动。从向善课程、向善课堂、向善管理到向善队伍建设、向善文化建设、向善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创建活动。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2023年,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年。在邵志远的推动下,学校完成了篮球场、运动场的翻新和完善工作,新建的教学综合楼也正式投入使用。这些硬件设施的提升,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莒县第六实验小学已经荣获了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全国优秀课题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邵志远及其团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向善创新 课程筑梦
在莒县第六实验小学,邵志远以其对课程建设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引领着学校课程体系的发展。他与教师科研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并构建了“向善”课程体系。
这一体系通过整合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形成了“向善六艺”和“向善德育”两大课程体系,全面涵盖了学生的艺术、科学、德育等多方面需求。学校构建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邵志远对于课程的创新整合有着独到的见解。以陶笛课程为例,他不仅将其纳入“向善六艺”中的“乐艺”课程群,更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开发了观陶笛、绘陶笛、制陶笛等一系列课程,将语言表达、艺术素养、动手能力等多种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智慧,还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实现了校本课程的育人目标。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莒县第六实验小学的“多彩陶笛”课程案例荣获了省教科所跨学科融合课例研究一等奖,这无疑是对邵志远及其团队在课程建设方面所做努力的最好肯定。
精准教研 师道传承
邵志远深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他构建了“学、研、训、赛”一体化的校本教研体系。通过“自我学”引导教师博览群书,提高专业素养;通过“跟着学”让教师向名师取经,形成教育风格;通过“互相学”构建教师共同体,提升整体素养。
在“研”方面,他推行“家常式教研”,让每位教师分享教学故事,提炼研究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研究方案,通过“一课三上”等集体研究活动,实现教学优化。
“训”则聚焦于研究过程中的主题,进行两次针对性培训,确保教师在课例研究前充分准备,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得到及时指导。
“赛”是检验教研成果的关键环节,邵志远倡导每学期组织系列教师比赛活动,如新课标测试、赛课、教学设计大赛等,让教师在实践中深化对教研主题的理解。
经过长期的主题化、序列化教研,学校成功构建了“自主善思—合作善议—引领善悟—巩固善用”的四段式向善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精准施策 向善育人
邵志远坚信精准评价的重要性,他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师德、教学技艺、文化底蕴和个人发展;对中层干部和年级组长的评价则注重管理者素养和团队引领作用。
对学生的评价,他提出了将核心素养细化为具体版块,通过日常、持续的过程性测评,让核心素养可视化,便于评价和提升。
为了确保评价的精准实施,学校采用“一周一检查、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总结”的督查策略,强化过程监管。同时,设计了《向善学生评价手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作业管理上,邵志远创新推出了“2+X”模式的实践性家庭作业,旨在通过体育锻炼、家庭劳动和多样化自选项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建立了作业总量控制机制和审批公示制度,确保作业布置的合理性,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行而致远,不负韶华。邵志远将继续以“向善”文化为引领,引领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带领着学校的教职工们,迈向卓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