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心理咨询师崔玉玲:
向外看世界,向内看自己
图片

  全媒体记者 周小桓
  她温文儒雅,热爱公益事业;她性格开朗,感化着每一个接触她的人;她开拓自我,不断为心理咨询这条路奋斗。
  17年来专研心理咨询,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突破。她常说,心理咨询师不是医生,而是通过对话的语言技术,来帮助来访者看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一个人心理出现问题,大多时候是他们在向‘内’探究而引起症状,求而不得、舍而不能,最后,就有可能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在心理咨询师崔玉玲看来,这个时候不妨向“外”看,观人看景探世界,书本可以先放下,拿心胸看世界,交朋友、多聚会,叨扰内心的那点人事物,要么被稀释,要么被转移,要么直接就没有了。
  向外看世界,向内看自己。崔玉玲说,“当人放宽心态,接纳真实的自己,再向‘内’看时就会发现,那些让人苦痛无比的遭遇,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

初识·扎根 那不经意的邂逅与沉甸甸的责任感

  “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我的心理学之路可以用‘歪打正着’四个字来形容。”夏日午后,在济宁医学院的心理咨询室里,副教授崔玉玲将一段自己与心理学结缘的故事娓娓道来。
  2000年,刚刚考入大学的崔玉玲对心理学还完全没有概念。“我是从教育学专业调到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当时压根不了解这个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前景。
  “学着学着就觉得有意思了。因为我发现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有效疏导自己的情绪,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够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慢慢地在学习接触过程中,崔玉玲对心理学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读大学和研究生的7年时间里,她一头扎进了心理学领域探究里。
  就这样,2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的邂逅,让年轻的崔玉玲与心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她开始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从一个初学者到心理学硕士,再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步步稳扎稳打、刻苦钻研有了今天的成就。
  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的崔玉玲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心理学教育工作,应聘到济宁医学院工作。“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在崔玉玲的心里,这个想法清晰且坚定。
  工作后的日子,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晃便是整10年。
  2016年9月,刚开学没多久的一个平常工作日,正在办公的崔玉玲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件。“现在这个年代,大家都是手机或电子邮件联系,谁还会给我写信呢?”好奇心的驱使下,崔玉玲打开了信件,而这一看,也将她的思绪拉回到了两年前。
  写信的人是崔玉玲之前的一位女学生,如今在一所985高校读研。“当时我给他们班上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崔玉玲回忆起来,“她是从日照校区调专业调到济宁校区的,当时是班里很优秀的学生。但是前段时间却突然想要退学,父母、老师挨个做她工作都不行。”
  最后做决定的时候,这个女学生想起了心理老师崔玉玲。交流的过程当中,崔玉玲得知,这名女学生因为在大一时调专业重读了一年,学业的压力加之人际关系不能很好处理,当看到原来成绩比不过自己的同学纷纷毕业,有的甚至考取了研究生后,强大的心理落差让她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的崩溃境地。
  弄清楚事情的缘由后,崔玉玲心中马上有了对策。“你看到的只是结果,人家考研了,那过程的努力、付出和辛苦你有没有看到?你现在这个阶段不正是别人已经经历过的奋斗阶段吗?”……言简意赅的对话,让女孩若有所思。
  从那一次咨询之后,这名女学生就再也没有找过崔玉玲。随着时间的推移,崔玉玲自己也慢慢忘记此事,直到两年后的这封感谢信,又重新勾起了这件“陈年往事”。
  “你看,她和我交流之后,问题有了缓解。事后她会写信来感谢我,这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职业价值感、意义感。”言语间,崔玉玲眼神坚定且自信,“当然这也是一种鞭策,让我坚定信念,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继续前行下去。”

职场·家庭 从阶段性定位到高质量陪伴

  济宁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在崔玉玲身上,有太多的“标签”。
  可在她自己看来,自己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身份——两个孩子的妈妈。这个身份赋予了她更多的责任,也见证了她从一名知识女性到职场妈妈的华丽转身。
  “女人和母亲不同,这是一个女性在人生旅途中的不同阶段。”当了妈妈之后,崔玉玲遇到了大多数职场妈妈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平衡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我已经不记得你是第多少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了。”崔玉玲笑着对记者说,职场妈妈需要同时照顾家庭和工作,这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工作的原因,我没有办法同时兼顾到家庭与工作,但我会阶段性给自己一个定位,确定这个阶段我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全身心投入。”从业17年的时间,崔玉玲坦言,自己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孩子出生,自己安心陪伴孩子度过第一个成长期的那个阶段。
  “和妈妈的安全依恋关系,是建立孩子内在安全感的核心基础。在孩子三周岁前成长的第一个关键时期,母亲必须高质量陪伴左右,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崔玉玲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她看来,自己虽然不能保证全过程参与孩子的成长,但至少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和关键节点,自己必须在其左右,给予孩子最高质量的陪伴。
  于是,在孩子入托前的这个重要成长阶段,崔玉玲把自己定位成孩子成长的第一陪伴人,给足一对儿女安全依恋感。从阶段性定位,到高质量陪伴。孩子在崔玉玲的陪伴教导下,性格愈发开朗活泼。同时,崔玉玲也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职场妈妈们两点建议:
  “父母,尤其是母亲,不能对孩子的情感需求冷漠和忽视。我们必须要在及时回应孩子的基础上,用语言和行动来表达爱和关心。”因为工作原因,崔玉玲更加注重的,是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在她看来,如果孩子感情需求没有办法得到回应和满足,那么对孩子而言,家也是绝境。
  “当我们冷漠地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你可能会得到一个不哭不闹的‘乖’孩子。但这并不等于孩子变乖了,他们可能会一味压抑自己的需求,来努力讨好或者迎合别人。”崔玉玲说,“所以,当父母在孩子渴望被认可和接纳时,可以给他一个拥抱,说几句肯定和赞美之词。这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镜子·窗户 用信任的“金钥匙”打开每一扇心灵之窗

  信任,是一股甘泉,滋养着内心的诚实与善良;信任,是一方蓝天,放飞自信与勇敢的梦想;信任,更是一把钥匙,打开每一扇心灵之窗。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从业以来,崔玉玲接收到的大多都是一些消极、负面的信息,也因此有了“别人的情绪垃圾桶”这个称呼。对此,崔玉玲却觉得,别人能对自己倾诉,便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
  “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十分重要。”在崔玉玲的执教生涯里,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令她印象深刻,这也是她接待过的比较严重的一个案例。
  “50分钟的咨询时间,那个学生大概有30分钟左右时间都在流泪。”时至今日,那个孩子胳膊上一道道自残的疤痕,还是会让崔玉玲感到触目惊心。
  凭借着多年工作经验,崔玉玲敏锐觉察到,这个女学生目前处于严重的抑郁状态。而这个时候,稍有不注意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都有可能会进一步刺激到这个孩子崩溃的心态。
  “当务之急,必须要先稳定住她的情绪。”崔玉玲心想,但奈何她如何询问,女学生除了哭泣之外就是一言不发。“孩子,你信任我吗?我想你既然找到了我,就是想要改变自己现在的状态,不妨把你的问题和我说说,看我能不能帮助你。”在崔玉玲温柔的话语中,女学生逐渐停止了哭泣。
  经过交流,崔玉玲得知这个女学生从高中时就有自残行为和轻生的念头,直觉告诉她,像这种情况,已经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就能够干预的了,必须及时进行医学转介。
  咨询结束后,崔玉玲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迅速联系该学生的辅导员,辅导员通知到学生家长后,带着孩子及时就医。“这个孩子经过服药治疗后,一直在心理中心接受支持性心理辅导,后
  来康复得很好,最后也顺利毕业了。”
  用信任的“金钥匙”打开每一扇心灵之窗。对于崔玉玲来说,信任是每一名来访者对她的一种认可,也是她对每一名来访者的承诺,更是心理咨询师这个行业的职业道德。从业以来,崔玉玲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每一位来访者的信任,在业内收获了很好的口碑。
  十七年的执着与热爱,崔玉玲累并快乐着,她坦言,自己从未有坚持不下去的情况。“感谢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让我可以付出并收获着满满的爱与信任,一路前行。”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爱日照】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向外看世界,向内看自己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