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迎红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林徽因笔下带着《八月的忧愁》,似乎对八月有某种不满和无奈。如果就气候而言,排除诗人抒情主体对命运、生活的思考和难以言说的幽怨,八月,似乎也确实不受人喜欢。
八月,时令上,已进入了秋天,但“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持续高温的光景,在全国大范围上演。炎热的暑气让待在室外的人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去寻觅一丝清凉的慰藉。诗人的“八月的忧愁”道出了一种在时间的煎熬下,看似淡然实则持久而幽深的无奈,以及难以释怀的焦虑。
尽管饱受盛夏般的煎熬,但诗人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诅咒”八月,只是“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似乎在“八月的忧愁”中又期盼着什么。也许,诗人想借着那在烈日下泛着金黄的瓜,印证季节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暗示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是的,当我们试着抛开这外在的偏见与情绪,单纯地去感受八月时,就会发现八月虽苦,却是收获的前奏,每一份煎熬都是对希望的磨砺。八月,在我眼里,是自然界的一次深呼吸,是万物生长与成熟之间的短暂休憩,也是大自然给予岁月最安逸的留白。
走在这样的八月里,你会发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香气。那是花草在夏日余温中最后的绽放,是果实即将成熟的预兆。走进乡村,便可感受到大自然对生命不屈不挠的赞歌。田野里,稻谷已经泛黄,沉甸甸的穗头低垂着,那是在向大地母亲致以最深的敬意;瓜藤肆意生长,绿叶间掩映着或大或小的瓜果,每一片叶子,每一个果实,都在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成熟的那一刻;果园里,苹果、梨子挂满枝头,或青或红,或大或小,它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成长的喜悦。而那些藏匿于林间小道旁不起眼的野花,也以它们独有的方式绽放着生命的精彩。
而城市的八月,则多了几分闲适与惬意。街边的咖啡馆里,人们或独自品味着咖啡的香醇,或三两成群地聊着天,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时光。傍晚,或漫步于河畔或山间小道,看晚霞满天,听蝉鸣声声,谈天说地,那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
此外,八月也是一个自我反思与规划的好时节。对于怀揣梦想的人来说,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午后,坐进图书馆靠窗的位置,挑选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籍,让文字引领自己进入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无疑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慰藉。
或许,经历了漫长而热烈的夏季,人们开始期待那份属于秋天的宁静与淡泊。正是这份期待,让八月才显得与众不同。它就像是一幅未完成的画作,等待着人们去填充那空白的部分,用我们的经历、感受和想象,去丰富这个季节的内涵。
我想,林徽因若是在此刻,或许她会放下笔,不再寻找那难以言喻的忧愁,而是静静地坐在田埂上,让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她会感受到,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爬在土墙上的瓜,还是天空中的云朵,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让人们在繁忙与喧嚣之外,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