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产科 于海燕 唐圆圆 孙梅玲
“医生,我怀孕前一直血压正常,为什么怀孕后血压会升高呢?会对胎儿有影响吗?”“医生,我第一胎时血压高,这次怀孕还会出现高血压吗?怎么预防呢?”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妊娠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整个孕期,伴随着产检,类似上面的问题经常会被孕妈妈们提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孕期的“隐形刺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发生率为5%—12%。该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以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该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全身多脏器损害,严重时会出现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痛、抽搐、昏迷等症状,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全世界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阴性;产后方可确诊。
2.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伴有随机尿蛋白(++),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或尿蛋白≥0.3g/24h,或虽无蛋白尿,但合并下列任何一项者: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肺水肿、新发头痛、视觉障碍等。
3.子痫:子痫前期基础上发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抽搐。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女性妊娠前无蛋白尿,妊娠20周后出现蛋白尿;或妊娠后蛋白尿明显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出现血小板减少;或出现其他肝肾功能损害、肺水肿、新发头痛或视觉障碍等严重表现。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20周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二、哪些孕妈妈容易患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呢?
有以下这些高风险因素的孕妈妈们要高度重视:子痫前期病史及家族史、多胎妊娠、慢性高血压、1型或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年龄≥35岁、初产、肥胖(BMI≥30kg /m²)、个人病史因素(低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分娩史、前次不良妊娠结局、距前次妊娠间隔时间≥10年)等。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哪些危害呢?
对于孕妈妈而言:可引起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肺水肿、体腔积液、肝/肾功能衰竭、肝门静脉周围坏死和肝包膜下血肿、严重时肝破裂、急性左心衰、脑血管意外(脑水肿、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视网膜脱离、昏迷等。
对于胎儿来说:可导致子宫血管痉挛,引起胎盘供血不足,胎盘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等。
四、如何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呢?
1.合理休息,适度锻炼:孕妇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孕期应适度锻炼,如散步、瑜伽、游泳等。
2.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孕妇应保证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
3.补钙:低钙摄入(摄入量<600mg/d)的孕妇建议补钙,每日口服1.5—2.0g。
4.阿司匹林:子痫前期高风险的孕妇,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
5.定期规律产检:孕妇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6.保持心情愉悦:孕妇应尽量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复杂、变化快,各位孕妈妈们一定不能忽视孕期的自身健康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及早预防,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