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12时13分,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超过《长津湖》57.75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新的票房冠军。业内人士表示,《哪吒2》为国产动画电影树立了新标杆,开启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篇章。
2月5日凌晨,票房正式突破50亿,助推哪吒之魔童系列电影总票房超过100亿,3岁的哪吒也被网友开玩笑形容为“最年轻的百亿影人”。
春节档哪吒“立大功”
这个春节档,五年磨一剑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了最大的“顶梁柱”。
来自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春节档上映的六部新片中,《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一己之力斩获春节档一半以上的票房,超过了其他五部新片的总和。
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期,《哪吒之魔童闹海》以高口碑迅速破圈,大年初一便拿下了单日票房冠军。4.80亿、6.19亿、7.31亿、8.12亿、8.43亿、8.65亿……从大年初二开始,“吒儿”更以锐不可当之势一路飙升,不仅打破了自己创造的50.35亿票房纪录,登顶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名,还在6日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新的票房冠军。
据悉,影片将于2月13日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上映,2月10日超前点映开售;影片2月14日在美国、加拿大上映,北美地区在2月13日超前点映开售。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视觉特效在第一部的基础上,有了极大提升。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执行制片人陈畅江:《哪吒2》的整个特效量都已经超《哪吒1》全片的镜头量了。整个电影有34场,到第7场就出现了一个小高潮。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杨宇(饺子):我们最难的几个特效就全部时间都是花到了研发上面去了。一定要做观众没见过的,能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的,或者说能够有一种非常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能给观众更多的美感刺激的,这样的东西我们才觉得有做的价值。
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除了精美的视觉特效之外,一些角色和场景的设计,不仅充满了想象力,还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
在海底妖兽围攻陈塘关这一场景中,登场的许多妖兽,在形象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本身的种族特点,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还要能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表达。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执行制片人刘潘:远处密密麻麻的那些海妖,越远数量越多,上千万只海妖。每只妖设计也都需要有自己的特点。有一个蟹锤怪,它拿了一个铁锤。做到某一天,导演说这个锤是螃蟹构成的,它需要锤到地上一个坑,然后它变成螃蟹分开。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制片人刘文章:妖兽的武器要贴合自身的一些属性,比如说章鱼将军,因为它触须就是比较柔软的,它的剑是曲线的。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角色设计申威:它们是将领,但它们在海底被关了数千年,华丽的铠甲都已经破烂不堪了。中国传统的东西很多都是曲线设计的,所以我在鲨鱼统领服装和铠甲上融入了很多的曲线,包括牙,并不像西方一样都是锋利的、直的,它是弯曲的,这是东方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
除了角色设计之外,不少观众好奇的,海底龙宫有几层?每层都是什么用途?主创团队也进行了揭秘。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制片人刘文章:龙宫的设计一共分三个层,第一层就是龙宫遗迹,中间的一层就是龙族生活的地方,最后一层就是海底炼狱。海底妖族都是被禁锢在炼狱当中。这些其实都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些创意的组成部分。
历经5年多的时间,《哪吒之魔童闹海》汇聚了国内外100多个团队,4000多名工作人员,用1900多个特效镜头,交出了一份全面超越前作、诚意满满的答卷。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杨宇(饺子):我跟团队都一直在说,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自己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机会是不能糟蹋的,必须倾其所有去实现最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然后你跨过这座高山了之后,回望的时候,你才发现,不过如此吧。大家的能力又长了,下一部再去挑战自己新的极限。
“不务正业”的医学生,为何成了百亿导演?
谁能想到,这个创造百亿票房神话的“动画鬼才”,曾是医学学霸、社交恐惧者,甚至蜗居出租屋“啃老”三年?导演饺子的励志人生,是中国动画的逆袭史。
导演饺子全名杨宇,四川泸州人,2002年,当同龄人忙着考研、找工作时,华西医科大学的高材生杨宇做了一个“疯狂”决定:放弃医生铁饭碗,转行做动画。在国产动画几乎“全军覆没”的年代,这个选择无异于孤注一掷。重重压力下,他却说:“人能否改变命运我不确定,但我不想认命。”从此,饺子放弃医学,自学MAYA(三维动画软件),入行CG(计算机动画)。
据了解,父亲在他刚工作时就去世了,饺子自学动画的三年,全靠母亲每月支持1000元。面对儿子的“啃老”,她没有抱怨,只说:“做你想做的,但别饿死。”正是由于父母的这份支持,所以观众可以看到在《哪吒1》《哪吒2》里,哪吒的爹、娘已经不再是之前神话的版本。饺子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所有作品都有作者本身人生经历的映射。“我的家庭是很和谐的,我能走上这条道路也是多亏了父母对我的支持与包容。我希望能把自己的真实感悟、感触,融入我的作品中。”
他的处女作《打,打个大西瓜》耗费三年打磨,获得多个国内外动画电影节奖项;2019年凭《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火之后,又带着团队闭关五年死磕续作。这种近乎偏执的创作态度,正是饺子口中“没有捷径,只有死磕”的注脚。
饺子曾表示自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甚至有些“社恐”。镜头前的饺子总显得局促寡言,采访中常以“嗯”对”草草带过。但就是这个“社恐”导演,笔下诞生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等热血台词,用数千个特效镜头颠覆了国漫审美。
据悉,《哪吒2》的制作周期长达五年,饺子直言,从全球范围来看,制作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时间都不短。“好东西只能慢慢磨。”
对比《哪吒1》时期的电影宣传,饺子白头发变多了,对此他表示:“反正人都会老,但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很幸运。我希望能一直做动画,哪怕到生命最后的那一刻。”
哪吒爆火背后的深意
“你是仙,还是魔?”
《哪吒之魔童闹海》构建了一个崭新又熟悉的宇宙。在那里,人们的分为三派:陈塘关为代表的人、龙族一派为代表的妖族、玉虚宫为代表的修仙门派。
世界规则已定,矛盾注定像座大山一样横亘在中间。在这个规则下,小小的哪吒不得已按照“既定规则”走上成仙路。
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也有所谓的“上层社会”“上流圈子”。多少人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图的也正是拿到一个“玉虚宫”的身份证明,我们时不时也会懊恼,为什么愚公移山子子孙孙,不如神仙挥挥衣袖。可哪吒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他想修仙改命的目的,单纯是为了帮助敖丙、保护家乡。
而电影的可贵之处是,正在这里:
简短地勾勒世界的险恶,在此之中,更有力、更具精神象征意义的哪吒就更难能可贵。
“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哪吒带着观众认清了这个世界,也传递了不屈的内核。
所谓身份,不过是世俗用来禁锢命运的枷锁。这世界最初设置的游戏规则,本身就不公平。他们不分黑白地确定了所有人的身份,也框定了所有人的命运。当世俗的框定压向哪吒,哪吒发出震天怒吼:
“去你个鸟仙,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那一刻,哪吒打破世俗成见,也彻底打破“出身决定论”。哪怕所有的规则早已写好,哪怕世俗的偏见延传多年,他也要突破这世俗的魔障,扫平万千障碍,制定新的规则。
“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
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
“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要改变社会的既有规则,靠哪吒自己很难做到。幸运的是,他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一个个身边的人:不甘做棋子的申公豹;与哪吒并肩作战的敖丙;打破世俗印象的殷夫人,连小小的水妖、小将都在努力挣脱命运的桎梏。
这何尝不是现实中的我们?活在充满规训、标签、偏见的世界里,太多人活在这精神枷锁的捆绑下,无法勇敢地成为自己。
而《哪吒之魔童闹海》喊出心声:
“小爷是魔,那又如何?!
我是好是坏,是高贵还是卑贱,不该由你们定义。只要我在贡献我的价值,在实现我的梦想。我就可以勇敢地做自己。”
“不认命,就是最好的命!”
《哪吒之魔童闹海》用充满燃点的故事,讲出了命运隐藏的人生密码。那就是——撕开命运的罗网,撕开他人的标签。
“因为我们都太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
所以我愿意试一试,勇敢闯出自己的一条路。”
(本报综合央视新闻、央广网、红星新闻、李月亮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