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2023级28班 牟进云 指导老师 王敬
翻开一本厚重的精装书,书中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它记录着一个刻在石头上的故事,两种不同的时代思想,三位年轻人的爱情悲剧,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兴衰,描摹出一幅世俗的长卷。里面既有才子佳人,百态人生;又有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叫人叹为观止。
《红楼梦》成书于明末清初。这个时期,社会娱乐活动丰富,商品经济日益兴盛。与之相应,一种与传统标向的雅文化所对应的俗文化兴起。商品经济与俗文化的交融,对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影响巨大。在唐宋元明清的诗词、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在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明清小说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的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种说法在当时广为流传,我们也可从中看出《红楼梦》对当时文化界的影响力。这本书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作者曹雪芹功不可没。他用细腻的笔触,多彩的情感,深厚的文学功底,将他对人生的参悟融入到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中。他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关于剧作《哈姆雷特》,西方文学家曾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小说《红楼梦》,鲁迅也曾讲道:“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小时候看《红楼梦》,最喜欢的人物是薛宝钗。她落落大方,懂得处理人际关系,吟诗作对也不输男子。上至贾母,下至丫鬟,都对她称赞有加。她会在王夫人对金钏儿投井焦虑时温言相劝,把自己的衣服拿来救急;也会在宝玉吃冷酒时好言好语相劝,时刻为他人着想。
再读《红楼梦》,发现自己对林黛玉情有独钟。她自小体弱多病,却聪明机敏。母亲死后,她借居外祖母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小小年纪便懂得察言观色,步步小心。她憎恶周围的丑恶事物,不喜欢功名利禄。性格孤高自诩、多愁善感、忧郁猜疑,与贾宝玉思想一致,相爱穿梭千年,却因封建压迫无法结合。在贾宝玉被骗与薛宝钗成婚的晚上,焚尽诗稿,吐血而亡。我敬佩于她的才华横溢,她敢于挑战封建制度的勇气,她对世间万物的爱怜。
贾宝玉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情感真挚。他重情不重礼,喜欢诗词曲赋这些与八股文、四书五经截然相反的东西。最后他所欣赏的女子死的死,散的散,自身糊里糊涂地与薛宝钗成婚,知己挚爱林黛玉含恨而逝,倒是应了判词中的“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最终为了却尘缘,报答天祖恩德,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梗峰。
《红楼梦》它并不是中国式大团圆结局,黛玉夭折,宝玉出家,让人感觉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书中写宝钗独守空闺,却没写出确切结局,引起读者的无限暇思。正是因为《红楼梦》文笔传神,脍炙人口,因此未经出版发行便竞相传抄,流传甚广。在当下科技网络发达的快时代,坐在桌旁翻开一本《红楼梦》,静心研读,细细品味书中闺阁少女的百态生活,领略书中所描绘的时代特征。在碎片化阅读占据主体的生活中,享受一份难得的宁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