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上接2月7日14版)
为了更好地赓续传承这门古老的剪纸技艺,刘飞成立了“剪纸工作室”,建立专业的剪纸技艺传承基地,积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积极践行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她是一个既爱动手,又爱动脑,爱好广泛的人,她利用闲暇广泛参与地方公益性传统技艺培训活动等,多次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家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学校、进敬老院等活动。组织建立了叩官镇下源麓村“文化赋能——手艺兴村”传统技艺公益培训站,积极参加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蒲公英”民间工艺培训活动,传统技艺作品《十二生肖》被驻日本大使馆收藏,《孔子见老子》《五福临门》等作品多次赴海外孔子学院交流。
她还利用教学特长,线上线下认真传授剪纸技艺,让爱好者能系统学习传统剪纸技法,保证原汁原味的技艺延续。在刘飞的剪纸工作室里,摆放的是一幅幅剪纸作品,这里展示的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刘飞的心血和智慧。她的工作室里,常常聚满前来学习剪纸的大学生们,他们围坐在刘老师身边,认真聆听刘飞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从如何折纸到如何下剪,刘飞手把手的指导同学们的样子细致入微,同学们边学边剪,激情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这个画面像极了少时刘飞围绕着姥爷学剪纸的场景,温馨而动人。
刘飞从2005年开始带学生,与她的团队一起走进幼儿园、中小学校园、社区、农村等不同层次各类群体,共培养国内外学生8000余人。年近七十的吴宗美大姐就是刘飞的学生,也是东港区第五批非遗文化剪纸传承人,她自2008年师从刘飞学剪纸十几年,先后在全国、省、市剪纸大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近年来,刘飞获批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日照市非遗研究基地,日照市社科普及基地、日照市剪纸项目公益培训基地。三
刘飞结合日照剪纸的传统美学,与时俱进组织大家选题于日照当地事物,结合近几年日照举办了诸多国家级运动赛事,她选取重大题材素材,剪出赛事场景,以此宣传日照运动之城的形象。还选题于日照特色物产日照绿茶,知名景点灯塔、渔村、银杏、五莲山、浮来山等,剪出日照特色树立日照形象。在传统题材基础上,刘飞结合海洋、环保、黑陶等主题进行创作,剪出了《日照三宝》等以日照特色为主题的作品,赋予剪纸新时代内涵。她还注重日照地域文化品牌的打造与传播,她的原创作品《蛋壳陶的故事》就是一个宏大的叙事性题材,她结合日照黑陶文化通过剪纸“过门笺”的形式再现了中国黑陶史上代表着最高技艺和水平的“蛋壳陶”的起源与发展,将剪纸艺术与黑陶文化巧妙融合,为日照黑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件作品荣获了“十二届泰山文艺奖”。她撰写的日照地域文化符号著作《黑陶近代实用品鉴赏》,也积极践行助推日照黑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刘飞借用手中的剪刀巧妙地与日照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专属地域的剪纸风格,增强了她剪纸作品的独创性。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为了更好地传承与传播剪纸技艺,刘飞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用镜头记录非遗、传播非遗文化,将剪纸元素融入教学与设计中,她是工作与生活中的多面手。线上她开课发布剪纸教程、讲授剪纸技巧并向观众展示图解她的原创作品。线下则走进社区、商场等众多场地开展现场展示与互动体验,拉近剪纸与大众的距离,多维度推动剪纸的传承创新。近几年,她还带着自己的作品多次走出日照,走出山东,去向南方多个城市成功举办了“南北方剪纸作品展览”活动,提高大众的参与度。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剪纸这项艺术。
刘飞在工艺美术、传统技艺领域专业知识扎实、深厚,专业技能娴熟,创新能力强,善于学习、紧跟行业前沿发展,勇于探索。她先后获得职业能力评价证书——陶瓷产品设计师一级、荣获第五届“日照工匠”、日照市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她指导学生的《陶艺传承与体验工作坊》荣获山东省第六届大学生展演二等奖,公益项目《星心相映——自闭症儿童辅助新范式》在第九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
剪纸流年,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的生活变迁,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一代代传承人用心去感受、去传播、去创新,他们用深情将剪纸元素融入教学与生活之中,并赋予中华传统文化遗产新内涵、新意义。这是文化自信与觉醒,也是传承者的使命,刘飞将这一民间艺术魔幻般使之纸上飞花,传播四方,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发扬光大。她们在用实际行动守护这一刀一纸一世界,让古老的剪纸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熠熠生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