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曦林
李学明为人低调,画作却高格调,这种低调与高格并存的水平,实在是了不起。他的理论与众不同,思维方式也别具一格,无论是他的经历还是他的画作表现,都显得那么独特。
有些人画了一辈子,却始终在模仿别人,没有自己的风格,而李学明则不然。倘若我们的老一辈艺术家,如张茂才、关友生等老师还在世,也定会夸赞李学明的才华。说到他即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意无尽——李学明中国画作品展”,我作为一个学艺术的人,深感其意蕴深远。艺者,是灵魂、是精神、是思维、是思想,更是境界。近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看到了丰子恺的几件作品,虽然数量不多,却感人至深。朱光潜曾言,看丰子恺的画就像吃橄榄一样,那味老在嘴里边转,味是无尽。学明的画也是如此,意无尽,意味亦无尽。观赏他的画,会让人忍不住发笑、忍不住心生欢喜、忍不住勾起自己的回忆和各种各样的联想。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一幅画画完了,并不算完成,只有当画作与观众、读者产生共鸣,引发他们的联想和审美愉悦时,才算真正完成。李学明的画便有这样的特点,有味即无尽,意味无穷。因此,这个题目起得好,代表了他的一种艺术境界。
聊城是大运河边的古城,运河文化与黄河文化在这里交融。李学明便成长在这片黄河流域、齐鲁文化的沃土上,又靠近济南,他的艺术修养自然是综合性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滋养了他,使他成为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从家族人脉来看,他更是得天独厚。他的父亲在当地是十里八村独一无二的文化人,祖父也识字且手巧,无论是扎灯笼、做玩具还是过年的装扮,都是能手。这样的家庭文化背景,使他在创作时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灵感。
李学明上学时便是班长,他的才华和思维方式注定了他能画出好画。至于他若做别的东西是否会同样出色,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画自己最喜爱、最有意味的东西时,便展现出了他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源于他思维的独特性和创作方式的独特性。如果他对祖父、父亲、乡村以及齐鲁民间文化没有深厚的感情,便不会有今天的李学明。
李学明与齐白石这样的民间艺术家相似,都把自己玩过的东西深深地扎在脑子里,对之充满兴趣。他不画这些东西就不行,画了才觉得舒服。他从乡土味中提炼出了天趣,天趣与人趣融为一体,是艺术升华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他画最民间、最寻常的东西,却能得出最天然之趣。
李学明是一个能静下心来的人,静而生慧,如果静不下来,便只能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而无法达到通神的境界。因此,看到他的画时,我有时会想,他的一些画确实能与天地对话、能与万物往来。
李学明的画独一无二,这是一种极高的评价,因为他的画作中蕴含着综合性的元素和说不清楚的东西。他画白菜、茄子、葱等田园蔬果类题材,但他的画却充满了书卷气,是文人所追求的农家淳朴与恬淡。他的画作中既有文人品位,又有农家意趣,还有一种隐寓的高雅之韵在其中。(作者系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