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一幅充满海洋气息的历史画卷
图片
  

滕怀森
(上接8月5日14版)
  作者在写传统网具,不仅写了影响较大的至今仍被沿用的坛子网,而且写了在历史上曾经风行一时,而今已经消失了的黄花渔网、拉笮网、鸡毛翎网等。《大海风》对渔家文化的描写,收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在沿海渔村,那些当年曾在飘摇的风帆渔船上挣扎了半辈子的老渔民,对于作者再现了他们当年生产、生活的情景,感到十分亲切;对于今天那些仍继续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的后代,《大海风》使他们了解了祖辈的艰辛,感到震撼;就连那些从事其他行业的内地人,读后也倍感新奇,对海洋文化也有了急于探究的渴望。
  作者写海洋航运贸易,取材于马蹄所海口(原型地日照市东港区石臼所海口)的海运贸易经历,主人公有当地人都熟悉的人物原型,所经历的事件有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如“淹了石河县,立了日照城”,宋代“李宝屯兵破金”等;而一些历史事件,却都有着历史考证,如德国在石臼口外S90鱼雷艇事件、沈鸿烈派舰艇驱散刘桂堂匪兵、海口灯塔的建造、海市蜃楼、马蹄海口外名为“大将军、二将军”的暗礁、胶州湾沉船等。作者把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写进作品,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更使人们了解了历史的真相,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作者在写海口航运业从开创到衰败的过程中,通过排船、买船、注册、竞争等环节的描写,深刻反映了社会的混乱、官场的黑暗、民生的痛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旧社会的缩影。正如作者所言,《大海风》以黄海之滨的马蹄所和青岛、上海、大连以及广阔的海洋为故事发生地,书写20世纪上半叶中国北方渔业史与海运史,是对中国北方沿海渔业和海洋航运业的历史回顾和完整再现。
  从写作手法上来看,《大海风》呈现出多重伏笔和多维度叙事的特点。作者如同一位精心布局的棋手,在故事的开篇就埋下了许多伏笔,随着情节的推进,这些伏笔一一展开,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严密而精巧的故事网络。同时,他从多个角度对故事进行叙述,将历史事件、人物命运、文化冲突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全貌。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丰富度,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期待感。
  在《大海风》中,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真相的深刻洞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让我们看到了在国家危亡之际,普通民众为了生存和尊严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与致敬,更是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警醒。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忘记先辈们的奋斗与牺牲,要怀着梦想和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向着光明的未来,乘风破浪,为实现理想而奋勇前行。(全文完)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幅充满海洋气息的历史画卷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