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区深化“工作落实年”答好新时代教育命题
全媒体记者 陈潇 通讯员 杨鹏飞
“5、4、3、2、1……”师生们心中的倒计时默念着。
这一刻,火箭腾空而起,点亮夜空;这一刻,仪仗队意气风发、步履铿锵通过天安门广场;这一刻,“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耳畔回响……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岚山区教体局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工作落实年”为抓手,聚焦优质均衡、体教融合、家校社共育、五育并举等关键环节,努力开创岚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硬件+软件”: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广大群众
贾秋玲是一位二孩妈妈,她的孩子分别在幼儿园小班和托班。每天早上上班时,她能顺路将两个孩子一同送到幼儿园。温馨舒适的托班环境、两教一保的专业教师团队,让孩子们都愿意前往,家长们也很放心,解决了朝九晚五职场人的带娃难题。
29所公办幼儿园利用富余学位开设托班,占比54.72%,千人口托位数5.8个,推动“幼有所育”向“幼有善育”全面升级,这也是日照市岚山区通过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评估认定后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去年以来,岚山区投入使用区实验中学新建教学楼,新增学位1620个;投入120万元为巨峰中学等8所学校实施校舍维修改造;在全省首创农村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城区推行“集团化”管理体制……
作为全市首批创建的县区之一,岚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始终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作为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聚焦机制赋能、城乡一体、内涵发展、质效提升四个维度,坚定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完善教育政策保障,优化城乡布局规划,强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全区教育公共服务品质不断跃升,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汗水+笑脸”:让体育运动为成长注入动力
在全市体质测试排名前八的学校中,岚山区占5所;在2024年市排球比赛中,岚山区斩获男女双冠王,代表市参加省赛获女排第四、男排第七的历史最佳成绩……这些成绩正是岚山区创新推行“40+30”大课间模式的鲜活注脚。
定制“运动清单”,提升运动实效性。岚山区立足学校体育运动实际,实施“40+30”黄金大课间配时,为学生精心打造了规律且充裕的锻炼时空。各学校设计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大课间活动,如创意体能操、趣味游戏、戏曲操、集体舞蹈等60多项适宜学生运动的体育项目,确保运动有效果、学生有笑脸。
搭建“展示平台”,提高学生积极性。通过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大课间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让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投入。同时,将体育与“正双姿·强规范”、幼儿体育嘉年华、“健康体重管理年”等全域育人活动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精神饱满、活力充沛。
深化“评价赋能”,增强制度保障。岚山区创新实施“三三”制督导评价机制:把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列为高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年终教育督导的重要指标,让体育工作评价更有评价性、量化性和可操作性。累计开展“四不两直”督导60余次,内容涵盖跑步、课间操、体能训练等,促进大课间“一校一品”走深走实,打造了30所体育运动特色校园。
“温度+深度”:让“教联体建设”凝聚共育合力
今年5月份,岚山区举办汇澜·家长学校“特殊专场”,深度剖析了岚山教育改革发展与家校社协同的育人路径和生动实践,为家长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专题大课。
建机制、建体系,通过建立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岚山区明确各部门“教联体”建设工作职能,开展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活动累计4000余场次,成为推动一体化育人格局的有效载体。构建“1+X”家长培训课程体系,开发精品课程33项。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实现全区46所家长学校课程实施全覆盖。
抓校内、抓校外,开展校园亲子节、家长论坛等活动,打造“彩虹有约”“拼图行动”等8个特色育人品牌,搭建家长与学校交流合作平台。整合“未成年人活动室”“小草学堂”等10类现有场地资源,建设12处乡村学校少年宫,广泛开展公益课堂、心理团辅等活动1000余场次,让校外育人资源活起来、用起来。
多元化、常态化,延长家校社协同育人链条,将法治教育、职业教育、安全教育等融入日常教学,建立“711”精准家访机制,遴选培育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教师167名,区委宣传部牵头14个部门单位成立了家庭教育、美育教育等11个宣讲团,家校协同从“旁观”变为“参与”、由“游离”升级为“共治”,撬动区域“教联体”建设出成果、见效应。
“传承+创新”:让五育并举引领健康成长
当传统渔家文化与劳动教育相遇,当茶文化与特色科普课程相结合,当红色文化与科技馆交融,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加强思政引领。岚山区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抓手,创新实施教研机制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通过打造思政“大先生”、育人“大讲堂”、青春“大舞台”,多元化推动思政育人走深走实。通过品牌建设、场馆打造、文化创建等方式,将宏大抽象的价值观融入具象可感的身边故事,把“国之大者”拆解成师生身边的“关键小事”,涌现出岚山区第一中学、巨峰镇初级中学等10所思政育人标杆学校。
放飞科学梦想。岚山区将中小学科学教育纳入全区教育工作重点,构建“1331”科学教育工作机制,投入155万元加强校园网建设,投资550万元在城区中小学建立11个人工智能实验室,改善科学教育设施条件。实施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深化科学教师教研训一体化,打造校园特色科普课程,通过校馆合作、赛学相长、家校联动等方式,放大科学教育育人成效,将科学教育融入全链条、全环境育人体系。
丰富劳动内涵。岚山区发挥地域优势,构建以“海陆联动”为特色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聚力打造“耕海”“慧耕”“卓匠工坊”等特色劳动品牌矩阵,着力构造区域劳动教育新生态。立足“劳动+”的跨学科融合,开展劳动运动会、环创手工课、非遗文化体验等活动,充分利用磴山、文化服务中心、科技馆等校外实践基地,通过“内建外联”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实践资源,拓展新时代劳动教育路径。
当青春的脉搏在大课间律动成歌,当成长的足迹在家长学校中深深镌刻,当航模上的五角星在太阳下熠熠生辉……岚山区正持续深耕“23451”工作机制和“4321”教研机制,践行“三精”工作法,构建“三个优秀”“三个样子”教育新生态,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信念,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用心书写精彩纷呈的岚山教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