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荣鑫鑫
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书籍可以带领我们抵达。要怎样形容阅读呢?很多人说,它如同一场奇妙的旅行,令我们藉由鲜活灵动的文字跨越时空、对话古今,翻越山海、遍历天地。
阅读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要怎样去读书?本期《读书周刊》带来了两位阅读爱好者的故事,希望读者朋友们也都能将阅读融入日常,与书为友、勤于阅读,收获知识的丰盈与精神的自由。
(一)
作为一名忠实的阅读爱好者,不论忙碌还是闲暇,杨文娟总是愿意挤出时间、与书相伴。
“清晨起床,我喜欢拿起书翻一翻、读一读,用读书开启美好的一天,仿佛晨起‘充电’让身心都能量满满。”杨文娟说,当她做家务、走路时,也习惯打开听书软件听听书。在她看来,读书能够滋养灵魂,如果没有书,或许她的人生也会黯淡无光。
随着电视剧《生万物》的热播,杨文娟再次捧起原著《缱绻与决绝》。“这是赵德发老师创作的农民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曾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奖,入围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很值得一读。”杨文娟分享道,她觉得读原著能捕捉到更加细腻的描写,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从而将故事与时代背景深度结合,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情感变化。
《非暴力沟通》也是她近期在读的一本书。她介绍,这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提出的一种沟通方式,适合很多希望优化沟通方式、提升沟通质量的人阅读。
“书中提出的‘非暴力沟通四步法’——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令我尤其受益。它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帮助我们在沟通中跳出情绪对抗,走向理性与共情。”杨文娟特别谈到,“诸如‘避免言语暴力的伤害,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同时也需要学会同理心’以及‘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提出正向具体请求’等观点,不仅适用于日常对话,更对构建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尽管如今电子设备占据了我们更多的注意力,杨文娟仍坦言,“读书的确有益。知识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坚持阅读与思考就会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以后我会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多去阅读纸质版图书。”
除阅读外,杨文娟还喜欢写作。她说,“读书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当我不断读书、不断写作,并将自己的情感与生活表达出来,那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二)
臧运照是日照市第三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在他看来,语文是一门重在积累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广泛阅读、积累沉淀。
“我也非常喜欢阅读。”臧运照谦逊地表示,他可能并不是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但却深深地认同阅读对一个人的益处。相比于那些磨脑子的书,他更喜欢读诗集和古文,那些凝练而玄妙的语言尝尝引发他的深思。这几年,最让他感慨的便是他与妻子共同经历的“书香胎教”。
据他介绍,自2023年底妻子怀孕后,原本更喜欢看手机消遣娱乐的妻子便一头扎进了养胎育婴类的书堆。不仅学到了很多育儿知识,还活学活用,按照书里介绍的营养成分科学搭配膳食。
“我对象说我是当老师的,以后也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就让我每天给孩子背诵唐诗宋词、九九乘法表、英文字母,做‘书香胎教’。”臧运照说,他还加入了韩愈的散文名篇、丘吉尔的英语演讲等内容。
“开始妻子不太赞同,她觉得讲得太深了。直到我们研读《诗经》《楚辞》《易经》给孩子起名,没想到越读越有味道,真的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臧运照说,他和妻子仿佛打通了读书的“任督二脉”,从那以后俩人愿意花更多时间看那些“费脑筋”的书。
从卖血的许三观、放牛的福贵,到法力无边的孙悟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臧运照与妻子在给孩子做胎教的过程中打开一本本书,阅读一段段文字。他们结合着生活阅历共同探讨,在书香中又一次达成情感的共鸣。
“现在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找本书读一读。最近在读教育方面的一些书籍,希望能更科学地带好孩子、教好学生,让大家健康成长。”臧运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