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吴志斌 蒋月阳
9月的新营中学,初三教室的晨光里藏着一抹令人心疼的温暖。班主任王志芳老师趴在办公室角落的午休床上,胸前垫着软枕,红笔在作业本上细细勾画,偶尔因尾椎骨的剧痛蹙起眉头,目光却始终紧紧锁着纸上的字迹。
这份“特殊姿势”的坚守,始于开学前的一场意外。暑假尾声,王志芳意外摔伤,确诊尾椎骨断裂,医生再三叮嘱“禁止久坐、平躺”,要求她卧床静养。可一想到初三是学生冲刺的关键期,班里五十多个孩子正等着开启新学期课程,她把医嘱悄悄压在抽屉里,“不能耽误孩子!”
开学第一天,天还没亮,王志芳就忍着疼痛提前到校。她在教室摆好座位表,写下“新学期一起加油”的温馨寄语,调试好开学第一课的课件,连风扇和空调都细心打开。怕耽误读小学的孩子上学,她又赶回家叫醒孩子、备好早餐,再带着孩子一起返回学校———于是,19班的教室里,多了个安静陪读的小小身影,也多了位强忍疼痛授课的老师。
站着讲课不到十分钟,尾椎骨的刺痛就让她额头冒冷汗。学生们发现,王老师上课很少走动,总是悄悄调整站姿;极其喜欢待在学生中间讲课的王老师有时竟趴在讲桌上继续讲课,殊不知此时的她因腰部疼痛选择了跪在讲桌后的凳子上。
可即便如此,每到课间,她的“特殊战场”就会开启——— 那张临时添置的午休床,成了她批改作业的阵地。
刚收上来的诗词听写、堆积的周记,她都要逐份批阅,红笔像犁铧般划过纸页,沙沙声里满是执着。手臂酸了就换个姿势,尾椎骨疼得厉害就停下来揉一揉,却从不让学生察觉半分不适,“每个字都得仔细看,孩子们的薄弱点不能漏”,她轻声说着,眼里满是对学生的牵挂。
王志芳的“倔强”,也牵动着同事们的心。刘艾芳、李越两位老师主动接过重担,从盯课间,到帮学生答疑,默默扛起她“扛不动”的责任。“多在班里待一会儿,心里才踏实”,王志芳总笑着拒绝大家让她回家休息的劝说。在她看来,趴在床上批改的每一本作业,忍着疼痛讲的每一堂课,都是身为老师最该做的事。
这些画面,成了开学初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
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不想耽误孩子”的朴素心愿;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咬牙再撑一天”的默默坚守。王志芳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师者的责任,藏在每一堂强忍疼痛的课里;藏在每一份趴着批改的作业里;更藏在“把学生放在心里”的每一个细节里。
这份在疼痛中绽放的坚守,不仅照亮了初三学子的冲刺路,更让“师爱”二字,在校园里有了最温暖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