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蓓蓓 报道
本报讯 “妈妈,我还想借那本《太空探秘》。”近日,清晨的锦悦社区文化书院里,孩子清脆的声音伴着翻书声响起,刘女士笑着取下书架上的书,准备陪孩子开启一天的阅读时光。今年以来,岚山区虎山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索“文化书院+”模式,用品牌化、多元化、精准化服务,打造“全龄友好、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新生态,为基层治理注入满满活力。
这份活力,首先藏在居民家门口的书香里。“社区书院的书不仅种类多,环境还好,孩子们也愿意和小伙伴们来这里看书。”刘女士拿着刚挑的书,准备在书院里静享一段惬意的阅读时光。为了让这样的惬意走进更多家庭,虎山镇遵循“因地制宜、务实管用、就近就便、便民惠民”的原则,在各社区精心打造书香阅读环境;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的阵地优势,统筹起党群服务中心、城市书房、社区广场、各网格睦邻点等空间,为文化书院活动开展提供全面的阵地保障与资源补充。如今走进虎山镇的各个社区,理论宣讲室、图书室、书法室、健身房、舞蹈室等功能空间一应俱全,爱国主义教育课、声乐舞蹈培训课、亲子阅读等活动更是随处可见、随时可参与,文化生活的触角延伸到了社区的每个角落。
文化书院要长久“活”下去,师资力量和服务精度是关键。虎山镇主动搭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文化书院共建平台,积极联动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培训机构、能人匠师等合作伙伴,汇聚起一股多元的服务力量。更重要的是,镇里通过线上问询、网格走访等方式,精准摸排群众的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开设“七彩贝助老”“老年大学”等特色项目,推出家庭教育、就业指导、声乐舞蹈、智能化培训等课程,让文化服务彻底告别“政府配餐”的单一模式,转向“群众点单”的精准供给,原本零散的文化服务也升级成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文化生态体系。
这样的精准,最终落在了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上。“我们社区人口众多,各年龄段需求不同,比如老年人对健康养生需求高,年轻居民更倾向于非遗体验、创意课程。”祥和社区书记刘振兴的话,说出了社区服务的核心。为此,虎山镇瞄准社区居民的结构特点,根据群众需求分类施策,精心设置多样化的服务菜单,还打造了“青年夜校”“青和学堂”等志愿服务特色品牌,用品牌项目汇聚起更多志愿服务力量。如今,非遗葫芦画课堂上,孩子们的笑声点燃了文化热情;智能手机培训课上,老人们慢慢学会了使用导航、在线挂号,跟上了时代步伐;主持课、声乐课里,年轻人在兴趣中发掘着自己的潜力。曾经困扰群众的高质量养老、青年人能力提升、学生假期“看护难”等问题一一得到化解,社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在这样的贴心服务中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