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故乡的秋日情怀
图片
  

郝兴燕
  十月的风开始变得清瘦,像祖母梳妆台上那把掉齿的木梳,一下一下,梳黄了稻田,梳红了枫叶,梳得天空越来越高远。我走在回乡的路上,皮鞋踩在晒谷场上,惊起几只偷食的麻雀。堂弟正在翻晒新收的稻谷,金黄的谷粒从他指缝间流淌,像时光的沙漏。“今年雨水足”,他直起腰来,额角的汗珠在秋阳下闪光,“谷子比往年沉”。
  老屋后的柿子树挂满了小灯笼,三叔公正在用长长的竹竿采摘。他的动作依然利落,竹竿轻轻一旋,柿子就稳稳落在网兜里。“留几个给鸟儿过冬”,他朝我招手,“你小时候最爱偷摘青柿子,涩得直吐舌头”。树梢最高处果然还挂着几个柿子,像舍不得点亮的红灯笼。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他青布衫上绣出斑驳的花纹。
  村口的打铁铺还开着,锤击声却稀疏了许多。铁匠老耿的儿子在深圳打工,铺子里只剩他一个人守着。炉火映着他花白的胡须,每一锤落下,都有火星溅起,像晚开的蒲公英。“打不动啦”,他放下铁锤,给我看掌心厚厚的老茧,“这双手,打过七十二把镰刀,四十九把锄头”。风箱呼哧呼哧地喘着,墙上挂着的各式农具在暮色中沉默如史书。
  晒秋是故乡最浓烈的油画。辣椒铺开红绸缎,玉米垒起金城墙,南瓜堆成小山丘。六婶家的屋顶上,晒着她的绣花鞋垫,一双双排成雁阵。“给你留了两双”,她眯着眼穿针。针脚密密麻麻,还是从前那种十字纹,只是她的手抖得厉害,一朵梅花绣了整整三天。
  月光下的晒谷场最适合听故事。老槐树下,五爷爷的烟斗明明灭灭。“看见那颗最亮的星没有?”他指着天河,“那是你太爷爷的烟斗”。
  我们这群孩子曾经信以为真,直到去省城读书才知道那是金星。可今夜抬头,依然觉得那就是太爷爷的烟斗,还在冒着青蓝色的烟。
  清晨的薄霜像撒盐,菜园里的白菜披着轻纱。母亲在井边洗衣服,搓衣板的声音惊走了偷菜的斑鸠。“霜打过的白菜最甜”,她甩甩手上的水珠,“下午给你包饺子”。井台边的青苔更厚了,倒映着天空的流云。我记得妹妹出嫁前夜,也曾在这井边洗衣,泪水滴进井里,惊散了倒映的月亮。
  小学校园里的银杏树黄得正好。退休的杨老师还在义务修剪枝条,他的白衬衫一尘不染,像秋天的云。“你写的《秋天的怀念》还在优秀作文选里”,他扶扶老花镜,“现在孩子们都写不出那样的句子了”。一片银杏叶飘进他衣领,他轻轻取出,夹进随身带的笔记本。那本子很旧了,边角磨出了毛边。
  溪水瘦了许多,露出光滑的鹅卵石。放鹅的老信子坐在桥墩上,他的鹅群在浅滩觅食,脖子弯成问号。“少了三只”,他数了三遍,“去年这个时候,还有二十三只”。桥洞下的芦苇丛里,藏着我们小时候刻的字,如今已被青苔覆盖。只有那句“我要去远方”还依稀可辨,像年少时做过的梦。
  离家那天下起了细雨。母亲往我的行囊里塞进新米的清香,父亲默默把我的皮鞋擦得锃亮。车开动时,我看见三叔公站在柿子树下挥手,树顶的柿子红得灼眼。铁匠铺传来最后一记锤声,惊飞了电线上的麻雀。六婶的绣花鞋垫在行李箱里散发着阳光的味道。
  如今我在城市的高楼上,忽然闻到一阵稻香。推开窗,只有汽车尾气的味道。原来那阵稻香来自记忆深处,来自晒谷场上堂弟扬起的谷粒,来自母亲包的白菜饺子,来自五爷爷烟斗里的星光。
  故乡的秋天从来不曾远去,它只是化作各种形态,潜伏在每一个思乡的夜晚。就像那些留给鸟儿的柿子,就像铁匠铺最后的火星,就像六婶颤抖着绣出的梅花——— 它们都在提醒我,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重逢。而当我们终于懂得这份情怀时,故乡的秋,已经在我们心上长成了永不凋零的庄稼。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5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故乡的秋日情怀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