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娅娜
清早六点,巷口炸油条的“呲啦”一声,像有人撕开了新的一天。我踩着满地梧桐叶,心里却吊着一桩事:公众号停更十天,后台长草,读者私信从“催更”到“你还在吗”。我想了一千种复更由头,却卡在“万一写砸”的关口,直到想起脱不花的那句“先搞起来,你就成功了一半”。像被人推了一把,我回家打开电脑,空白文档亮得刺眼,指尖悬在键盘上,忽然听见自己心跳:原来“开始”的声音,比油条下锅更脆。
上次“莽撞”是30岁,孩子刚一岁,我跑去学播音主持。老师把报名表往我面前一甩:“有基础吗?”我回答:“普通话一级甲等。”学习就这样开始了。那一刻我明白:所谓“鲁莽”,是把收成交给风,但种子必须先下地。
后来,我慢慢敢站在人间,站到台前。词错了,得接着圆,腿抖了,得接着练。舞台逼出鲁莽定律——— 先起范儿,再修范儿;先让人看见,再让自己好看。
可离开舞台,我把这道理弄丢了。去年想写我的“写作日记”,怕选题冷,怕文笔涩,怕播放量惨,怕没有阅读量。完美计划写了十页,越写越窄。直到读脱不花:再不验证,想法就过期。我当晚拿起笔,写下今年的写作计划——— 深耕。
莽撞不是鲁莽,是低成本试错;先飞起来,再调整翅膀。我写出那篇《我的作家梦》,就收到读者留言“这也是我的梦想”,谢谢你为我唤醒沉睡的梦。这些真实的反馈,给了我勇气和坚持的动力。我忽然明白:先干起来,不止成全自己,也点燃别人。火星只要迸出去,总会有人借光赶路。
若我还在追求“完美脚本”,这真实的反馈将随风散去。原来“完成”不是句点,是起点;不是句号,是鼓点。
夜深人静,我复盘这些“意外之喜”,想到脱不花那句“高手思维是‘我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会做什么’”。若等“全会”才上场,此刻我还在背书;若等“万全”才发声,此刻屏幕仍黑。
人生不是闭卷考,是开卷即兴,允许翻笔记,允许改台词,只要你先开口。就像舞台上,主持人说倒计时的那刻,调门高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幕已拉开,观众已入座,你得说下去。
此刻,天已微亮。我关掉电脑,去厨房倒水,窗外麻雀叽叽喳喳,像一群小型锣鼓。我忽然想起爷爷当年的烟蒂,落在泥土里,其实也埋下了一颗种子——— 它教会我:收成不是想出来的,是种出来的;人生不是算出来的,是活出来的。我们总在心里搭华丽的戏台,却忘了真正的台子就在脚下,只要抬脚,它就延伸。
明早太阳照常升起,梧桐叶会再落一地,油锅里仍翻着金黄。风已经准备好了,只等你先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