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如何正确吃出低GI
图片

  今天,低GI已成为健康食品的热门标签。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相关平台近期发布的减糖指数显示,尽管无糖食品饮料市场规模更大,但低糖食品饮料的增速更高,低糖指数已连续两年远高于无糖指数;社交平台上,低GI饮食相关内容总浏览量破千万,多篇笔记点赞量超10万。
  但是,市场热度背后,面对低GI及相关概念,消费者也不无疑惑。今年8月21日,《中国消费者报》4版以《正确认知低GI吃出营养和健康》为题,对低GI食品(含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且血糖生成指数≤55的食品)行业发展以及低GI食品的认知误区进行了报道。报道推出后,不少消费者询问:应如何选购、食用食品,才能实现真正的低GI?对此,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专家。

产品宣传五花八门
  10月15日,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低GI相关产品的宣传并不统一,有的产品标注低GI,有的标注低升糖。有些商品在详情页展示了认证证书,有些商品仅提供产品测试结果。比如一款在页面标注“专业低升糖认准DGI”的低GI抹茶坚果脆,其销售详情中发布了临床测试结果,但并未看到其低GI认证证书,页面上有一个低GI圆形图案。记者询问客服产品是否进行了低GI认证,客服并未直接回答,而是介绍“DGI苏打饼干配料剔除了市面上苏打饼干常用的稀奶油、白砂糖、起酥油这些不健康成分,且我们是选用全麦粉(含量最高)+奇亚籽+杂粮+白芸豆粉+纤维粉的配方,食物种类更全面、更健康,血糖高人群是可以吃的”。
  有的产品使用了低升糖概念,比如糖友厨房大饱口福大礼盒醒目标示“好吃低升糖”字样,但并未看到相关认证或测试报告。记者询问相关认证情况,客服回复称,该产品控制碳水含量来帮助餐后血糖平稳,因为碳水含量很低,所以不适合检测GI值;产品主要是为糖尿病患者服务,吃了低升糖,具体结果看个人体质。
  记者了解到,低GI认证为企业自愿性认证。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食品工程研发部副主任柳嘉对记者介绍,GI值的测定需要经过复杂的试验过程,费用比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而且GI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食物的加工方式、搭配食用等,单一的GI值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实际饮食情况。

认证产品如何产生
  低GI食品的认证依据哪些标准?如何进行测试?认证和非认证食品存在哪些区别?
  “在我国,GI值的测定是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年12月1日发布实施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WS/ T 652—2019)》行业标准来进行。”全球绿色联盟(北京)食品安全认证中心主任何绍群对记者解释,该测定标准对实验室的资质和测试流程、受食人群、人群数量都有严格要求。
  如果产品能提供测试报告,是否就是可靠的低GI产品?何绍群对此表示:“这关键在于如何保证测试产品与实际销售产品的一致性。”何绍群进一步介绍,绝大多数主食和糕点类产品本就属于高GI食物,这类产品既要口感好又要实现低GI,对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食品的GI值受多重因素影响,即便是同样的原材料,若配比不同、加工方式不同,甚至食用温度不同,其GI值都可能产生变化。因此,仅凭借所谓‘科学论证’就认定产品为低GI食品,这是不科学的。”何绍群补充道,那些仅对被送检样品负责的检测报告,也不能保证企业投向市场的产品都能达到低GI标准。
  据介绍,只有通过低GI食品认证的产品,才可以在包装、标签、广告、宣传及说明书等使用低GI食品认证标志;开展低GI食品认证的机构,必须是经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的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
  从认证流程来看,获得低GI食品认证证书需要经过严格的多环节审核。首先,生产企业需要提交详细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等资料。认证机构会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确保产品具备低GI特性的基础条件。随后,认证机构采用人体试验法对与市场销售产品一致的样品进行GI值测定。只有通过检测证实GI值≤55的产品,才能进入下一阶段评审。最后,认证专家委员会将综合评估产品各项指标,包括配方配料、营养成分、生产工艺等,确保其不仅GI值达标,整体也符合健康食品的要求。同时,具有资质的认证检查人员前往现场,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控制流程、生产设备等全流程检查评估,达到标准企业才能获得低GI食品认证证书。
  “认证机构会定期对获得认证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证后监管,以确保市场上的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并与认证产品保持一致。如果企业需要对通过认证的产品配方进行调整,须报送认证机构技术委员会进行评估。”何绍群说。

明白选科学吃
  记者了解到,除了低GI食品认证,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还推出了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溯源码标识,其不仅可以展现低GI产品的GI值、GL(血糖负荷)值、出品方及数据来源等溯源信息,还可以解读GI基本概念、低GI食物特征等知识,为消费者选择提供参考。
  “食品GI值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柳嘉向记者举例介绍,即便是名称相同的食物,不同品种间的GI值也存在显著差异;即便属于同一品种,因产地、气候、栽培方式等不同也会影响其GI值。以荔枝为例,其所含糖的种类与含量不同,会直接影响荔枝GI值的高低。
  柳嘉告诉记者,多项研究表明,餐前30分钟吃水果(或其他含糖食物)以及奶制品,对控制餐后血糖有较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是餐前负荷能够通过减缓胃排空速度、刺激胰岛素和胃肠激素分泌,达到平稳餐后血糖的效果。用于餐前负荷的食物,主要是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的天然食物。因此,消费者可以通过调整就餐顺序、优化食物搭配等方式,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比如,一项试验数据显示,与先吃主食相比,选择先吃蔬菜、高蛋白食物,最后吃主食的就餐顺序,人体餐后的血糖、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
  (中国消费者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2 版:广视角】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如何正确吃出低GI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