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故乡秋晚,哨音渐远
图片
  

张丹
  儿时的记忆里,故乡的声音就像一串挂在屋檐下的风铃,时时在耳边响着。除了蛙鸣、蝉声、犬吠,还有那一声声能穿透整个乡村的口哨声。
  那口哨声脆生生、亮堂堂,带着一股子冲劲儿,方圆几里的村子都能听得真切。不论是明朗的早晨,还是星星隐匿的夜晚,口哨声总会在村子上空打着转儿飘着。它还能“勾人”,村西头一声口哨刚划破天际,村里村外四面八方的口哨就跟着响起来,此起彼伏地应和着。这声音像在对山歌,又像是在进行口哨斗赛,更像是乡亲们心照不宣的信号传递,好一幅“百鸟朝凤”的生动画卷,原本安静的乡野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爱吹口哨的,都是村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正是浑身是劲、爱凑热闹的年纪。其中有个叫东的,最喜欢吹口哨,也是村里口哨吹得最好的一个。他的口哨声跟别人不一样,更清亮,听着让人心里舒坦,传得也远,带着一股子热乎劲儿,乡亲们都爱听;哪怕口哨声纷繁杂乱,大家也能瞬间从其中分辨出东那独特的声响。
  一到秋天,东的口哨声更显得饱满、圆润,听着格外有味道。这时候的庄稼地里,高粱秆儿使劲往上蹿,顶着红穗子昂着头;大豆秧在风里晃着,忙着开花结荚;红薯和花生的藤蔓,绿油油地爬满了田埂,憋足了劲疯长,你追我赶地占着地皮。尤其是那成片的玉米地,青纱帐密得像小森林,每一棵玉米都铆着劲舒展枝叶,透着一股子鲜活的劲儿。
  月亮升起来了。“咻——— 咻——— ”东的口哨声飘起来了,穿过田埂、村巷,越过山野、树林,一会儿像在悄悄诉说心事,一会儿又飘得老远;时而高亢如鸟鸣,时而低回如夜风,在月光下打着旋儿,钻进每一扇敞开的窗。这时候,地里的庄稼在月光下蒙着一层薄纱,格外好看。红薯地里的藤蔓叶子,在月光底下跟着风轻轻晃动,像在跳着慢悠悠的圆舞曲;大豆叶子上沾着夜里的露珠,亮晶晶的,比白天更有精神,风一吹,叶子“沙沙”响,像在唱着小夜曲。
  东的口哨声里,藏着对青春的热爱,像是要把整个秋天吹醒;就连还在地里忙活的人,听着也少了几分疲惫。那口哨声淌在月光里,也悄悄淌进了邻村姑娘芸的心里。
  有时,东的口哨声会突然变得轻柔,像在呼唤谁的名字。后来我们才知道,那是在向芸传达情思。那时候我八九岁,常跟着村里的小伙伴去田埂边、河沿上割牛草。总见小伙伴们凑在一起,聊着东和芸的事儿。有人说,好几次看见东和芸钻进不远处那块玉米地里。这才晓得,东和芸约会时,就用口哨当暗号,东的口哨一响,芸就会偷偷从家里溜出来。
  后来又听小伙伴们说,芸的娘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还偷偷跟着芸到玉米地,把正在热恋的两人逮了个正着。芸被娘拽回家,结结实实地挨了一顿揍。
  再往后,一个初冬的早晨,我还在被窝里睡懒觉,就被村里一阵乱糟糟的吵嚷声惊醒。一打听才知道,芸和东私奔了!
  再后来,我离家求学,故乡的口哨声也渐渐远了。偶尔从乡亲们口中听说,东和芸早已回村,安安稳稳地过日子,还生了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女。只是听说芸的身子不太好,老爱生病。
  那之后好些年,就再没听过芸和东的音讯。
  今年秋天,我又回到了故乡。站在村口往望向远处,忽然发现原先那片绿油油、密丛丛的玉米地旁边,多了一座孤零零的坟。乡亲们说,那是芸的坟。芸走之前特意嘱咐,要把自己葬在曾经的玉米地边上——— 那里,是她和东当年约会的地方。
  秋风掠过荒草,我侧耳细听,却再也听不见那清脆的口哨声;只有远处,几个孩子学着吹口哨,断断续续的,像在回应一个遥远的秋天……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黄海晨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4 版: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故乡秋晚,哨音渐远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