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副刊·文苑
日照祭海录
图片
图片
  

王 川   2017中国(日照)渔文化节·作品选登

  一片低矮的法桐和平展的草坪之间,万平口巨大的广场南端已经挤满了人。大红色的吹气拱门彩虹般架在人群中,挂着条幅的气球升在半空。拱门之间一条红地毯,一直铺到同样是红色的舞台前。舞台后面就是一望无际、被低垂的雾气笼罩的大海。
  四周的空旷稀释了人声,没有拂面南风,听不见冲刷海滩的潮汐。几位身着红色唐装、腰缠红丝绦的男子,从小货车的拖斗里将齐整地摆在白色塑料方盘上的香蕉、馒头、黄花鱼取下,放到石板地上。广场西南角,更多的人从几辆箱式货车里搬下缠着黄色胶带的塑料发泡箱,三排紧挨着在地上一字排开,像长长的俄罗斯方块。每只箱子里满是盛着海水的塑料袋,每个袋子装有二百只刚孵化不久的大菱鲆,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扁扁的,后面拖着根小尾巴。车厢里卸下来的大菱鲆据说有四万尾,或者还多。我以为这是一项“放生”活动,但他们说是“增殖放流”。
  主办方发放着几百条杏黄色的长丝巾,人们将丝巾像哈达一样绕过脖颈,搭在胸前。蓝色的塑料水槽伸进海水,塑料袋打开,鱼苗顺流而下,拥挤着、跌跌撞撞地向大海游去,有的粘附在水槽上,被人用手指捏起,丢入浪花之中。各地来的摄影记者绕着水槽来回拥挤、奔跑,寻找最佳视角,快门咔咔地响成一片。
  小孩子兴奋地尖叫,大人拎了绿色塑料桶,将鱼苗倒进去,交到孩子手中。很多年轻人光脚入水,直接将袋中的鱼苗撒入大海。我拎了一袋子鱼苗走近漾动着的海水。将塑料袋的封口打开,定睛看着最前排的水线涌至脚前,立即俯身把鱼苗倒入其中。多数鱼苗毫不犹豫地煽动鳍片直入大海,瞬间消失;有几尾没能赶上快速退去的潮水,粘附在金色的沙滩上,我用手小心翼翼地捡起,将它们一一丢入无边的浩渺和动荡的波澜之中。
  有人告诉我,为保证成活率,平时的“增殖”作业,是用船把鱼苗运到深海放流,今天是海神节,为了展示祭海盛况并让人们参与,才改为海滩放流。
  “增殖放流”是祭海的序幕,对节日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人与海洋的关系,体现于祭海的民俗中,不止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还有沉淀于集体潜意识中那须臾不可分离的亲密之感。
  头顶的无人机在嗡嗡地盘旋,拍摄着这个热闹而庄重的场面。我看到,更远处,茫茫大海在水天间划出一条直线,沙滩与直线间是层叠的细浪,脚下是泛着碎玉般泡沫的海水。身边,人声鼎沸;远处,海天杳渺。
  广场东侧的舞台前站着一排手持长龙的队伍。几条龙脊在他们手中波浪起伏,像刚刚睡醒的宠物,弓缩着身子,安静地伏在主人身边。龙分五彩,华美艳丽,红的、金的、杏黄的;龙头张着大嘴,口含璀璨金球,凸透镜般能照出人影晃动;两根龙须各结着一颗糖葫芦般的绒球,似乎故意逗弄着自己那两颗圆睁的眼珠;颚下还有一丛浓密的黄色胡须。
  舞龙者身着丝绸质地的大红唐装,胸前、两肩、帽子上镶着纯黑或洁白的祥云图案,脖颈上系着杏黄丝带。一群准备演出的年轻人,在舞台东侧等候着。孩子们在追逐,欢笑。
  铺着红地毯的舞台(祭台)两侧,整猪牺牲早已摆好。台下,穿着红色马甲的小伙子,已经高擎起圆顶垂幔的幡幢与云龙旗幡。
  裴家村渔民节,是当地渔民的固定节日。据说,每年农历的六月十三是海神龙王生日,渔民杀猪宰羊到龙王庙里祭海神龙王,船长们请来道士做法事,请戏班子在庙门前扎戏台唱三天大戏。附近村庄和几十里路以外的渔民也都赶来祭拜。
  历经多次演变,祭海内容也更加丰富,除开光外,还有敬龙旺、拿行、敬海神娘娘、跳水族舞等等。沿海渔民常年与大海打交道,恶劣的天气令他们刻骨铭心。于是,人们将风雨如晦、昏天黑地、恶浪滔天、危机四伏的恶劣气象附会了一个传说:曾经,海洋里有一只非常罕见、体型硕大、异常凶残、兴风作浪又寿命极长的大鱼,名曰“鳐”,此怪物修行2000年后化而成精,危害四方,使沿海渔民百姓不得安宁。
  为生存,他们不得不每年用丰厚贡品祭拜“鳐”精,但怪物仍不满足,扰得百姓四处躲避、流离失所。此事惊动了龙王,秉奏玉帝,奉旨伏鳐。为谢龙王保佑,沿海渔民每年都开始祭拜,祈求神灵保佑的祭海活动渐成习俗。
  可以想见,祭海仪式成型的明洪武至清光绪年间,石臼所、裴家村、涛雒镇、岚山头的一代代渔民那声势浩大的祭海场面———在海天浩渺与大地苍茫的无边岑寂中,他们望眼欲穿的点点帆影突然跃出了海平线,于是,撕心裂肺的呼喊划破了长空,欢呼、雀跃伴随着泪水长流,人们挥动根本不会被船上的鱼佬看到的手臂,汇合成悲欣交集、疯狂涌动的另一片海洋……破嗓的呼喊与渺小的人群被使劲擂响的鼓声吞没,被腾起的焰火和鞭炮的烟雾吞没……那些生死未卜、“失踪”了十天半月甚至更长的亲人们啊,终于活着回来了,而且,一定——— 船舱里的鱼装得满满当当,甚至还活蹦乱跳着。
  节日真的开始了!那一刻,最终凝固成一年一度的祈盼和欢乐。
   王 川
  三
  鼓声骤然响起,雨点般密集。舞台上,八位头戴花饰、身着蓝色孔雀裙的姑娘分成两排,手持鼓槌,俯身击打身前的花鼓,鼓上那鱼鳞状的浪花图案涌若喷泉。她们肢体摆动、俯仰,绽放着美丽容颜,像刚刚从浪花里跃出的美人鱼,尽情挥洒着青春的律动。这些姑娘们,是祭海大典的第一串欢快的音符,惊艳的视觉是这座城市特别展示的意象:年轻、浪漫、奔放、活力四射。
  紧接着,十位头系杏黄色包巾、身着杏黄色马甲与灯笼裤的壮硕汉子开始打鼓、敲锣。这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锣鼓敲打乐《斤求两》。“斤”“两”之间,大抵包含着收获的称量与计算,这音乐的节奏就是按照传统的计量口诀进行的,繁复,密致,充满智慧。
  码头上,持续不断的锣鼓,迎接亲人和满载而归的渔船,一筐筐的海货抬下来,堆积在沙滩。买卖双方嘴中的口诀夹杂着锣鼓,分不清是锣鼓的节奏还是口诀的节奏,彼此相和着、纠缠着,形成了富于夸张的欢乐,那混响的韵律有着一张与海浪搏击后的胜利与满足的表情。当年那热闹、嘈杂、欢乐、肌肉与力量交织而成的场面,已经沉落进历史的时空,展现在眼前的鼓乐,则是纯然的动感、青春、时尚,若金色的阳光,若金色的海岸,若无有休止的奔腾乐章。
  “人海和谐,兴我家邦。”随着主持人一声“……让我们共同期待接下来的祭海大典”,音乐响起,身着渔家服饰的男女端着托盘,从台下缓缓走来。猪头、鸡鸭鱼、美酒、馒头、桃、杏、香蕉、苹果等祭品整齐地摆在铺着金黄色丝绸的长条桌案上。
  礼仪官诵读祭海文。台下,笔直地站立着十几位准备上香的汉子,黑西裤、白衬衫,胸前搭着杏黄丝带。
  一位寸头、方脸的中年汉子走上台。主持人道:“上香——— 佑国逢盛世、四海安康、港城逢春、岁岁嘉祥!”汉子将一炷高香插进了香炉。几位男人紧接着一起上台。“再上香———佑耕海牧渔、乘风破浪、人福安康、百业兴旺!”
  进入敬酒环节。主持人道:“乐动丝竹、酒献佳酿、渔香节庆、源远流长!敬———”)汉子们齐刷刷跪下,双手擎酒碗于胸前,颔首执礼,洒酒于地,伏地叩首,直身抱拳,如是三次。
  20位裴家村船长登台上香。香分五波,主持人朗声念道———
  “一炷香,佑龙骧鹏举、国富民强、齐鲁名城、声名远扬!”
  “再炷香,佑日照港城、黄海渔乡、人海相谐、情缘深长!”
  “三炷香,佑鱼虾丰硕、海鸥翱翔、虬龙世界、生命故乡!”
  “四炷香,佑岁月轮回、阅尽沧桑、深承恩泽、惠赐宝藏!”
  “五炷香,壮哉大海、伟在大洋、五百春秋、日月兴旺!”
  祭拜的汉子们恭行大礼。“跪———一叩首,大道如虹、云帆远航、旅游胜地、满目风光!再叩首,海天鼓震、金滩歌扬、旌旗猎猎、礼炮鸣响!三叩首,碧海丹阳、节日盛装、宾客纷至、渔财兴旺!”周围鞭炮齐鸣,电光闪烁。
  “祭海大典,礼成!起———”鞭炮声中,礼炮炸响,淹没了所有的声音。蓝、白、紫的条状彩焰腾向天空,颤动、扩散,在一团巨大的白烟之上,慢慢晕染成一片斑斓的帷幕。
  时间仿佛静止了,人们仰头观看。广场上,群龙舞动,锣鼓喧天。一对“汉代美女”款款登台,长舒广袖、身姿婀娜地跳起了《敖龙呈祥》舞……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照祭海录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