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日照大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日照的集市每隔五天一次,不同的集日按照农历逢五排十,或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依次排好日期。集市的分布虽然密集但不会冲突,因此许多商贩可以不停地赶四集,并以此为职业。乡村集市一般就安排在河道、树林里,周围村子离的最远的也就是五六里地,乡邻间结伴而行,欢声笑语,好不热闹。集市是十分接地气的民间聚会,也是物资交易的盛会。农村地里的、山上的,自家产的各种林果、粮食、蔬菜,各种条编、竹编、农具、手工制品以及生产工具,花花绿绿的衣服、布头、鞋帽、日用化妆品,还有牛、羊、猪仔和家禽,都有售卖。孩子们还可以在这里买到糖块、零食和喜欢的玩具。总之,这里是农民把土特产变卖提现的银行,也是采购生产生活用品的大卖场。
  各行各业在集市上汇集。有铁匠、木匠、剃头匠,也有拔牙镶牙、说书唱戏演杂耍的;有各种商贩,也有要饭、算命的。人们聚在一起交易买卖,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即使谈不拢价格也不恼,买卖不成仁义在。大家遵循约定俗成的地域性风土人情和规矩,公平交易,相安无事。集市上亲朋故人间相遇,总有说不完的家长里短,或托人给孩子提亲,或听一出戏、一回书。天近晌午的时候,路近的赶回家里吃饭,路远的就在集市的饭摊买块豆腐或一碗羊杂碎汤,拿出自带的煎饼美美地吃上一顿。
  集市是农村里最生动的生活舞台,从牵着大人手的孩童,到上了年纪赶闲集的老人,他们在这里演绎着最凡俗、最生动的人间烟火,让日常乏味而穷苦无聊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也让远在他乡的人魂牵梦绕。1.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炕上铺的是芦苇编的坑席,1990年市场刚开始出现人造革的坑席。(摄于1986年)2.个体户开始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贩卖日用品,以赚取差价。把围脖挂在脖子上,就开始叫卖,因为货色时髦,一般很快就能出手。(摄于1986年)3.腊月二十五年集,老汉置办好年货,来买传统吕剧塑料唱片,每张约五角钱。(摄于1992年)4.老人赶集,一定会给家里的孙子孙女买好吃的。那时候,农村开始有了加工制作糖块的,虽说质量差点,但是货真价实。(摄于1992年)5.集市饭摊的摊主也是四方赶集,事先垒好锅灶,搭好棚子,用玉米秸秆竖起一道遮挡风的幛子。逢到这个集了,早来按上大锅,熬一销大锅菜,五分或一毛钱一碗。(摄于1993年)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日照大集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