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宋家岭村的“幸福账”

  本报记者 惠雪烨 通讯员 王田徐海霞
  “我为我们村感到骄傲。”岚山区碑廓镇宋家岭村村民吕海法自豪地说。
  两年前,宋家岭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穷山村,石头和泥土堆砌的小房子破旧不堪;泥土铺就的羊肠小路,一刮风尘土飞扬,一下雨泥泞难行;因为有矛盾,多数村民见面互相不说话……“别人听说我们是宋家岭村的,就看不起。”
  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宋家岭村,探寻小土村的蝶变之谜。
  我们穿过万亩良田,只见一排排二层别墅矗立在青山碧水之间,户户白墙灰瓦、太阳能集热板、三米宽水泥街道、屋前小花园……与周围村庄形成鲜明对比。
  记者踏访当日,该村礼堂内,一场村民自编自导的乡村春晚正在上演。欢快喜庆的广场舞《开门红》《最炫民族风》跳出了村民心中致富的“欢喜”;孩子们手持“桃李迎春,无边景色来天地;江山入画,万屡诗情上笔端”的春联卖劲夸赞着村庄的巨大变化;三句半《美丽乡村宋家岭》村民心中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台下村民掌声热烈,一片叫好声。
  宋家岭的“乡村春晚”自2017年开始举办,已经连办两年。“坚持办晚会的初衷是凝聚人心,传播孝义道德,摒弃陋习,让村民在精神上不再空虚。”村党支部书记宋全胜说,“我们村依托党的好政策,实行土地增减挂钩,家家住上了别墅楼,生活水平提高了,乡亲们心里高兴,一起唱一唱、跳一跳,把大家的幸福生活都展现出来了。”
  村民们的幸福源于2016年,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宋家岭村集体出资40万,注册成立了“宋家岭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购置农用机械,流转村里400余亩土地,由合作社集体经营,村民不用任何投入。按人头占股,每年最少保证了每人每亩地500斤小麦的基础性分红,到了年底,合作社赚钱了,再按人头进行第二次分红。
  “我们是全国少有的以村名注册、村民土地入股、实有股份的合作社。”宋全胜自豪地介绍道。
  合作社将科学种植和科学管理有机结合,产量大幅提高。去年小麦亩产达800斤,过去村民种植只有400—500斤。以前外出村民有空了才能回家管理庄稼,庄稼成熟时,村民得请假回家,排队等待机械收割,现在合作社按庄稼生长规律适时管理,准时收割。
  “现在我们一亩小麦能多赚约600元咧。”宋全胜高兴地计算着,“之前村民买农药、化肥是按零售价,合作社则按批发价,买到的化肥、农药,价格更低,质量更好,一亩能节省30元。而且,种植和收割的成本也比之前节省了140元。每亩还多产300—400斤粮食,按现在市场价,一亩小麦1.2元/斤,多赚360—480元呢。”
  作为主要种植作物,有机花生的收入同样喜人,“去年我们种植100多亩花生,将花生、花生油按市场价上浮30%的价格销售给了合作商——— 国丰农业公司。”宋全胜兴奋地说。
  “我们还与东篱牧业公司合作,为其提供青储饲料,有效缩小了种植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益。”
  为保证合作社“为村民服务”的宗旨,合作社采取“村支部+合作社”的用人模式,村支部班子都在合作社任职,一名老干部、一名老党员负责监督。为保证分红的绝对公平,以公安局系统落户、销户为标准确定人数,每月一调整。
  采访中,宋全胜告诉记者,合作社的最初想法源于“耕地交接”的窘境。在农村,70后、80后对分产单干并无兴趣,认为土地种植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打工更赚钱。然而,父母一辈子在土地上生长、劳作,感情极深,想让儿女继续耕种土地。因此,大多是妻子、父母在家种地,自己在外打工赚钱。但每到农忙之时,不忍家人太过劳累,便放下工作,请假回家。
  吕海法常年在外包揽建筑工程,家里有近4亩土地,由妻子在家操持。“我一天的工钱300块钱,每年得请1个月假回来帮忙种植和收割庄稼,算下来得少赚近1万块钱呢。农忙的时候工地活也多,作为包工头,不在那看着很不放心。因此,人在家,心在外,心里很不痛快,回来也不想干,经常吵架。”
  “虽说花生、玉米是经济作物,但种、收、剥等一系列工序下来,能收回本就不错了。现在这种模式很好,家里没心事了。”
  在村里,和吕海法同样境遇的有很多,因此,村集体决定创办合作社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加入,不仅不用担心地没了,而且满足了归属感,也多赚了钱,收取合作社分红和打工工资的双份收入。
  在合作社固定工作的5名村民,人均年收入2万元。农闲时,也可出去打工,再收入4万多。其他人也可在农忙时在合作社担任临时工,均按亩数定工资。贫困户则可享受分红之外的公益金补助。
  目前,全村共有150户,只有三户未加入。
  村集体有钱了,村民有钱了,生活自然“乐呵呵”。“现在我们村的邻居关系、婆媳关系可好了。”宋全胜高兴地说。
  现在的宋家岭村,5线入地、污水处理、改水改厕等工程全部竣工,达到了全国美丽乡村的最高标准,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精神环境相得益彰。
  “下一步,我们打算通过周边村土地流转,将此经营模式进行推广,并慢慢向有机粮食种植方向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宋全胜信心满满。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宋家岭村的“幸福账”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