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捉貂记
  

鸿雁
  八十年代初,正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火红年代,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农村好多农民搞起了养殖业。有养鸡的、养猪的、养鸭的。作为红色模范家庭,我们家也紧跟大形势,不甘落后,养起了貂。
  貂可不是一般的动物,它的个头比黄鼠狼大一些,浑身上下皮毛乌黑发亮,如丝绸般光滑,两只小而亮的眼睛滴哩咕噜地转着,长长的尾巴托在地上。貂的性情活泼,动作敏捷而凶猛。我们给他喂食的时候,要戴上厚厚的手套,以免被它咬伤。貂属于娇贵的动物,每天喂食的食物也是相当有营养:鸡蛋、新鲜的杂鱼等,用小妹的话说,“这些小牲畜吃的比我们还要好得多呢!”在我们一家人的精心护理下,两百多头貂个个长得体型匀称、皮毛乌亮。一张貂皮能卖200多块钱,在那个年代可不是小数目。父亲经常看着他的这些宝贝貂乐得合不拢嘴,只盼着冬天一到,卖了貂皮过个好年。父亲每天都叮嘱我们好好看护,千万别有个闪失。
  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一天晚上,弟弟去喂貂的时候,发现一个笼子门开了。再一看,里面的貂不见了。弟弟大惊失色,慌慌张张地跑进了屋里,对我们大喊:“貂跑了!”全家人正准备吃饭,听到这个消息,扔下筷子,拿上手电筒,撒腿往外跑,连四岁的妹妹也跟在我们后面跑了出去。
  一场捉貂大战开始了。
  我们家的周围全是庄稼地,尤其是一片连着一片的地瓜地。貂若是跑进了地瓜沟里,找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乌黑的空气中夹杂着海腥味儿。我们在地瓜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寻找着。父亲的手电筒在地瓜秧上晃来晃去,边向前走着,边说:“估计跑不远,就在这片地里好好找找。”这时只听见弟弟在地瓜沟另一端低声喊:“快来啊,在这里!”我们几个人蹑手蹑脚地迅速围了上去,看到了貂的两只明亮的小眼睛在黑夜里闪着蓝光。弟弟“嗖”地一跃扑了上去,全家人也都紧张地做好了防守工作。只听见“吱”的一声,貂从弟弟还未攥紧的手里蹿了出去,逃之夭夭。
  “可惜了,可惜了!”弟弟本来就有些结巴,这时一着急,结巴地更厉害了。父亲说:“别在那懊悔了,快接着找吧!”
  长长的地瓜秧缠着脚,勒得脚脖子生疼。地瓜秧上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裤脚,湿漉漉地贴在腿上。不远处,听见小妹被地瓜秧绊倒,扑通一声趴在地瓜沟里,带着哭腔:“不找了,不要了吧,找不到了。”娘嗔道:“别胡说,找到明天也得找着它。”
  我们围着地瓜沟从南找到北,再从西找到东,肚子饿得咕噜叫。冬天的夜晚显得格外的沉闷、寂静,时而传来的小妹带着怨气的嘟囔声,撕破寂静的夜。我的眼睛也逐渐适应了这黑暗,能清晰地看见周围的事物。就在这时,我看见在离我们不远处的地方,趴着那只淘气的貂。我兴奋地朝弟弟打手势,让他过去。
  弟弟连忙蹲下来,小心翼翼观察貂的动向。我心想,这次一定不能再失手了。只见弟弟把上衣脱了下来,想用衣裳包裹着貂,怕这小家伙反咬一口。弟弟转到貂的背面,看好时机,举起衣裳,猛扑了上去。这时我们都围了过来,大家心想这次肯定抓到了,妹妹也在一旁拍手叫着:“抓着唠!”
  弟弟趴在地瓜秧上一动不动,我忙走过去,弟弟带着哭腔说:“姐,又没抓着。”
  父亲打着快没电的手电筒在周围乱照一通,沮丧地说:“行了行了,不找了,天明再说吧!”
  夜已经深了,天空阴沉沉的,也不知道几点了。我们一行五人拖着疲惫的双腿往回走,肚子也不觉得饿了,也听不到咕噜声了。
  回到家里,谁也没有心思再去吃饭,都愁容满面地坐在那里。地上一只盛碳的小铝盆,弟弟上去一脚把它踢出好远。父亲阴沉着脸说:“都去困吧!”
  睡梦中,只觉得腿被什么蹬了几下,醒来一看,妹妹的脚在乱蹬,口里直喊:“看你往哪里跑!”看来,妹妹在梦里捉到貂了。
  不知何时,窗外的天已经蒙蒙亮了,树上的喜鹊笨拙的“喳喳”声在清冷的冬天早晨显得格外刺耳。我听见下早海的渔民从房前的小路上经过,边走边拉着呱。我忙起身来,透过窗户,看到父亲和娘向着东边的地瓜地奔去。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副刊·文苑】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捉貂记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