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在全省率先开展“法治工作室”建设,延伸法治服务纵深度——
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日照实践

  本报记者 卢昱东
  日照一花园小区319位业主终于拿到了不动产权证。
  “这个小本本儿,俺们盼了20多年。”业主李先生激动地说。原来,由于小区土地使用权类型为划拨,无法办理土地出让,致使小区319位业主一直没有拿到产权证。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法治工作室获此消息后,经过深入调查找寻症结、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研究,最终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件烦心事儿。
  “我们通过设立法治工作室,使法治从不动产登记业务前的政策咨询宣传、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依法行政,延伸到不动产业务自身无法解决问题的法律救济,运用法治手段化解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市不动产登记大厅法治工作室负责人说。
  据统计,该法治工作室设立以来,接待咨询法律的群众800余人次,答复咨询来信来访300余件,通过提请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3件,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而这,也仅仅是我市以自然资源法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的一帧画面。
  去年,市自然资源部门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进“双基”建设为契机,在全省率先开展“法治工作室”建设,分别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大厅、莒县局执法监察大队、东港区行政服务中心国土窗口设立法治工作室,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法治服务,延伸法治纵深度,开创了自然资源依法行政新局面。
  在零距离服务办事群众的同时,市自然资源部门还依托法治工作室,进一步深化服务理念、延伸服务触角,全面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能力。
  以东港区法治工作室为例。作为日照市的驻地区,东港区城中村改造的数量多、重点项目多,土地征收任务繁重。该法治工作室运用征地前介入普法宣传、法律咨询、一般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大矛盾前期法治引导等方式,打通了法治工作“最后一公里”,保证了土地征收依法规范运行、重大项目依法依规落地。
  该法治工作室运行以来,创造了东港区土地征收项目“国土加速度”。山钢安置区、青连铁路、鲁南高铁清障工作进展顺利,未发生一起土地征收信访案件;旅游新地标东夷小镇安置区建设迅速,15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楼3年全部建成,圆了村民“新房梦”。
  值得一提的是,莒县法治工作室围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聚焦辖区违法用地案件查处,不断创新法治思维,完善建设载体,从建好提供服务“人才库”、组建普法教育“宣传队”、做好案件审查中转站、搭建矛盾化解“调处室”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增强普法渗透力,充实了基层法治力量。
  随着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深入,更多的创新普法宣传载体也加入到法治工作传播阵营中来:通过法治诗词大奖赛和摄影大赛,打造“法润日照”普法品牌,在全市掀起了一股普法学法浪潮;与专业律师事务所合作,建立疑难案件会商机制,提高调解能力;与曲阜师范大学建立教科研基地,在丰富学院教学实践内容、拓宽学生实践渠道的同时,推动我市法治实践能力和法治宣传教育内涵的全面提升……
  得益于一例例创新的法治实践,“自然资源依法行政”已成为日照的新名片。2018年8月23日,全省“双基”法治建设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现场推进会在我市举办,日照经验在全省推广学习。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的日照实践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