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当年参军时何以眷恋“家门口”?

  滕以来
  我曾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家门口兵”,向来对自己眷恋的故乡情有独钟。
  这究竟是为何呢?听我细细道来:
  俗话讲“穷家难舍,故土难离。”那是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 公元1980年10月25日清晨,我和一拨依依不舍离开故乡日照的同乡战友,列队搭乘上几辆装扮一新的“大解放”牌汽车,挥手告别从四面八方早早赶来送行的家人和好友,从县政府招待所出发,一路向北东拐,沿着一条通向胶东半岛东南端的沙土公路,来到了依山傍海、风光秀丽的“第二故乡”——— 乳山县新兵训练营。
  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后,能够痛定思痛率先进行拨乱反正的胶东人民,的确是那个年代改革先行、勤劳致富的典范。穿上一身绿色军装的我,也就从那时起虽然身处先富一步的“第二故乡”,但是心里头却老盼着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改变,也总想力所能及地为日照故乡的人民做点儿有益的实事。
  还记得1984年10月底的一天,新华通讯社的一则通稿《总书记会见沂蒙老党员》引起了我的注意,文中报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第二次到日照视察工作时,曾满怀深情地寄希望老党员老革命要积极带头勤劳致富。当时,我从《解放军报》上看到这篇纪实通讯后,便立马着手收集有关胶东人民如何以家庭为单位,因时因地制宜落实党的富民政策,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特种养殖的致富信息,如农户饲养长毛兔、水貂和渔民养殖海虹、海带、扇贝等等,并设法获取相关技术资料分类打印装订成册,分别打包邮寄给日照故乡的乡镇、武装部、民政、妇联等部门和组织,真诚委托他们代发给那些真正想实现脱贫致富的父老乡亲作参考。济南军区《前卫报》当时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此消息。
  1985年我首次从胶东军营回乡探亲时,正值日照撤县改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机构新班子,新谋划新开局,新作为新气象,为百废待兴的日照城乡带来了生机活力,给渴望富裕的日照人民带来了绵绵福音。作为一名日照籍士兵,我也因此而萌生了“调回家门口当兵发展”的念头,并于同年6月份如愿以偿。在我刚从乳山团调入虎山团的那当口,正赶上济南军区要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虎山团也有不少兵员咬破手指写血书,主动请缨前去参战。涛雒镇的父老乡亲们闻讯后,自发捐款捐物,踊跃拥军支前,并将绣花鞋垫等大量拥军慰问品,统一委托该团打包转递于老山前线。于是,我便以《献上老区人民一片心,日照涛雒镇群众拥军支前热情不减当年》为题,及时在《解放军报》要闻版公开报道了这一消息。
  在“家门口”服现役的6年间,我一直专职从事部队新闻宣传工作,既擅长于客观报道新时期和谐融洽的军政军民关系和模拟实战训练成果,又侧重于宣传军队拥政爱民、地方拥军优属的好做法和新经验,因为通讯报道工作连年成绩优异,不仅多次立功受嘉奖,并且由义务兵转为志愿兵,端上了令同乡战友羡慕的“铁饭碗”。我精心采写的新闻和通讯作品,曾屡次登上军队和国防媒体的“大雅之堂”,其中《没有就是没有》,还相继获得全军军区军种报纸好新闻一等奖、山东省好新闻三等奖和首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既宣传了日照驻军官兵练兵习武、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又提升了新兴港城日照在全军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日照升格为地级市的第二年,我被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所吸引,主动申请转业到原石臼港务局宣传部(现为日照港集团党群工作部),继续做自己心爱的新闻宣传“老本行”,并坚持立足港口、面向全市,不断深入采访挖掘新鲜素材,辛勤笔耕,踊跃投稿,通过各种媒体积极宣传日照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坚持港口立市、以港兴市战略,全面推动港口运输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辉煌成就,又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瞭望新闻周刊》《半月谈》等数十家媒体发表各类稿件6000余篇,且有39次登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大众日报》《法制日报》《中国交通报》《中国水运报》《山东工人报》等报纸的头版头条,作品又先后获得山东省第七届对外传播奖三等奖、湖北省专业报言论一等奖、日照市外宣作品一等奖、二等奖和日照文艺奖二等奖,并先后17次被评为省市级通讯报道、纪检监察新闻宣传、对外宣传先进个人,21次被相关媒体评为年度优秀通讯员和好作品奖。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日照建市已经30年了,自己也即将进入花甲之年。今生今世,我幸为日照人,幸为日照兵,还有那份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割舍和忘怀的故乡日照之情!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当年参军时何以眷恋“家门口”?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