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难忘童年少年时(连载三十五)

  张传玺
  每天下午放学后,小同学回家了,可是大同学都愿做一下作业或念一会书再走。有时陈老师到教室里看见,很愿与同学们聊天,讲一些有趣味的学术故事。例如,有一个下午,我们四年级的几个大同学在学习。其中一人在黑板上画兰花,边画边念着:“一笔螳螂肚,二笔交凤眼,三笔破象眼。”陈老师从外面进屋,静观那个同学作画。同学一回头,看见老师到了,慌忙要将画擦掉。陈老师摇摇手说:“别擦,画完、画完!”那同学在三支兰叶的正中之上,画了一支兰花。陈老师端详了一会,说:“画得好!”他说着,到黑板前为同学所画的兰花添画上了一只盛兰花的高庄玻璃杯。他回头问大家:“你们要注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谁把这一情景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陈老师在黑板上写道:
  郑板桥:
  晓风带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
  好似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怯君看。
  在绘画方面,他先后讲过“踏花归去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等故事。对于知识贫乏的我们,真如阵阵春雨,深深地滋润到心田。
  可是,在11月中旬的一个夜间,“山房”的大院内,发生了敌伪“青年队”武装起义。经过一阵枪战,打开涛雒南门,与前来接应的东北军五十七军汇合,向西南山区奔去。事情的过程如下:
  1940年春,日军以伪涛雒乡公所的名义,征调数批涛雒和近村青年在涛雒接受军事训练。至夏天,从中挑选了四五十个精干者编成“青年队”,驻在“山房”东院,与警备队比邻而居。在此期间,有一位名叫丁华民的青年常出入于青年队队部,与青年队队长宋家山是朋友。丁之父号小三爷,是涛雒西十里苗家村人。多年在涛雒北门里宋家巷子路北丁氏祠堂前屋居住。长子乳名碗,大号华民。次子乳名盆,都随父吃住,亦曾在涛雒小学上学。抗日战争开始,小三爷和孩子们逃回苗家村,丁华民与东北军五十七军有关系。
  1940年秋,丁华民奉五十七军之命,回涛雒做策反工作,主要是策动青年队武装起义。起义的青年队主力由宋家山率领,用火力封住伪警备队的中队部,使此部不得行动。另派出三个小组:一组到北门城楼上夺得一协助驻守北门的日本兵的一挺弯把子机关枪。另一组到南门城楼上夺得协助驻守南门的日本兵姓南部的一门小手炮(掷弹筒),并俘虏了南部。第三组负责挖开南门,铺好吊桥,为撤离做好准备。此外,各重要路口派人做好掩护工作。这次起义从下半夜2时许发动,到3时许从南门胜利撤走,仅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结束战斗。丁华民与五十七军战斗人员埋伏在南店接应,两部会师,直奔下元而去。至五十七军驻地,宋家山部起义军受到当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所部被编为五十七军的一个连队,任命宋家山为连长,丁华民为连指导员。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难忘童年少年时(连载三十五)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