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暖色细致点染血色苍茫
——荆世海军事题材网络小说初评
  

许家强
  互联网催生的网络文学,在一开始是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草根文学。但是,网络文学历经20余年的发展,到今天,已成异军突起之势,赢得亿万受众的欢迎并养成网文阅读习惯,其精品力作多被改编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艺术形式,广泛影响社会,走向海外。作为一种文学现象,网络文学在国家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的扶持引导下,不断自我完善,增强使命担当,事实已被认可,融入文学主流,成为一支自成体系的鲜活力量。
  回望网文江湖浮沉,大浪淘沙,吸粉成神,老荆说他也只是其中浮游的一粒沙子。
  老荆名世海,网络笔名路东荆荒(取意儿时记忆中一条若隐若现的羊肠小道旁边梦一样的一片荆棘荒地,或者是他爷爷的风水墓地。),他是一名乡村教师,也是一位不多见的60后网络文学业余写手。
  上世纪80年代初,老荆就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细小的散文小说,虽细小但精致,每一篇都意境凄美而韵味悠长,稿费有时能够挣到300块(当时能买二三百斤猪肉或者好几袋子化肥呢)。我们原以为他是长于传统精细文学作品创作的,没想到他早于2009年就悄悄“触电”,写起了网络大长篇,而且还写了几部军事题材的网络抗战小说。他说他之所以选择军事题材,是因为他从小爱看战斗故事片,爱读打打杀杀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老荆还又很不好意思地说,至于四大名著里的《红楼梦》,他至今都没有读完,金庸的武侠小说他倒是通读了一遍又一遍。他喜欢那些个古道热肠侠肝义胆快意恩仇什么的。
  有那么一段时期,老荆似乎在我们的视线里销声匿迹了,却原来隐姓埋名先后混迹于榕树下、网易、铁血和起点创世等各大网站“挖坑(开张网络新书)”,几年之内淋淋漓漓了500余万字,签约上架销售《抗日神偷俏杀手(原名<烟雨梨花>)》《岐路官枭》《血战刀娘山(原名<荒原草莽>)》等多部网络小说。点击率不高也不低,成绩不好也不坏。老荆很惭愧,说,不堪回首啊,那都是初写网络小说随波逐流的拙劣之作,是一味迎合粉丝而信马由缰近乎不假思索无所顾忌的粗制滥造。问题不少,只有遗憾了。
  网络小说毕竟大多属于类型小说,属于一种文化快餐,以追求故事情节赢得大众阅读为目的,方始扎根大众得以生存发展。其作品框架构建宏大辽阔,人物故事纷繁杂陈,大开大合大起大落,长河流水峰回路转……还要特别讲究与读者互动,努力给读者一种置身其中陶醉其中的感觉,一种情感交换引发共鸣、满足自我表现的强烈代入感。总之让读者读着“爽”才会买你的账。读者爽得自在,先前“触电”的网文作者也便往往写着写着任意所行了,难免有所疏漏败絮其内,而至被净网清除。老荆说:“特别是一些读者会一边挑刺儿骂你,一边不舍追剧。给你的那样一种感觉妙不可言。”
  老荆还说:“比对纯文学写作的精雕细刻,网文写作是粗放的。在纯文学创作中几句话即可表述完整的内容,搁到网络小说里,写着写着就添油加醋拉长了,甚至拉长到千万字。”
  但这应该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应该也是网络小说超长篇巨制的需要,能把废话讲得废而不废是一种技能,应该也是一种挥洒自如的文学功底。老荆是贫穷岁月挨过饿的人,而今把酒诗意人生,温饱即安,自由散漫看淡名利追逐。如此诗酒人生,无疑有着很大的随意性。或许个性使然,他的文字叙事也便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其实随意也有意,他扎根家乡沃土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现实题材俯拾皆是,往往信手拈来一挥而就。但每一篇作品都满含深情,自然散发泥土的芬芳、浓浓的乡情。他说他永远都是本色意义上的农民,有时靠天吃饭,即使不问收获也要辛勤耕耘。种地是耕耘,教学是耕耘,写作也是耕耘。他业余时间痴迷乡土文学写作,哪怕只是个写,却也充实自己快乐自己。
  又一说,乡土文学在传统文学历史上一直以来占有主导地位,但随着农村乡镇化直至城市化的巨大变化和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情感价值取向的转变、以及城市文学冲击等方面的原因,乡土文学目前稍显式微了。可是老荆对乡土文学的写作不放弃不抛弃,痴迷依然,即便创作网络小说,字里行间也浸润了化不开的乡土情结。血是热的,文字是老道温馨的,血色温柔描摹古老又年轻的土地沧桑风雨岁月的留痕。
  单观他的网络抗战小说,也可以说是乡土军事题材的另类小说,不难发现他的网络文学创作也不单单只是在做故事的堆砌、流水的情节,而是有着满满乡土乡愁内涵的。土得掉渣的人物语言,农民的朴素情感意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情怀,善良本性,奋死搏杀:有骁勇善战的八路军游击小分队和队长,有被鬼子刺刀雕刻出来的钢铁战士,还有大义凛然国军团长、哀兵必胜的散兵游勇,神出鬼没的古墓卫士;二流子身在曹营心在汉,和尚隐士开启绝杀机关;匪婆刀娘乃至妓女一笑百媚生,驱逐倭寇不让须眉。都是别样英雄,大敌当前民族危亡,俱摒弃爱恨情仇恩怨前嫌,用鲜血和生命共御日寇,在残酷战争中依然展现色彩纷呈的人性美和守望幸福家园的浪漫情怀与梦想。
  老荆的网络抗战小说,尤为注重了人物刻画和情感细节描述。
  人物性格鲜明是带有动感的,故事是新鲜的而且匠心独到,他最拿手的细节描写,一如既往暖暖的调侃情趣丰满。老荆还不惜笔墨塑造了另类人物形象,描绘一些所谓“边缘人物”的抗日故事。这也是他网络小说难能可贵的一笔。
  比如他小说中的女匪别四枝儿,顽皮任性机智勇敢但不失一颗多情善感的女儿心。她曾街上掏包,掏了一个小鬼子官儿的手枪。不会打枪,还偏偏喜欢摆弄手枪,一个走火歪打正着,打穿了一个汉奸的裤裆。不怕会打枪的,就怕不会打枪的,不会打枪的她不瞄准儿,打哪儿是哪儿挺邪门,搞得自己人也常常神经紧张,一看见她掏枪,不是随地卧倒就是下意识地护裆。
  国军团长的三姨太,关键时刻自告奋勇,踮着小脚做“花姑娘”当诱饵,把鬼子引进埋伏圈,没吓死差点累死了。
  那个鬼子官儿倍受自己一个同类浪人的瞧不起,竟然找了马鬐山一个号称“八辈缺德”的武林高手,跟自家的那个日本浪人比武雪耻,并从此把“八辈缺德”当成贴身保镖,经常一块儿“大日本皇军小酒小菜的米西米西”。殊不知“八辈缺德”原本是一个杀鬼子不眨眼的草莽好汉。
  散兵游勇阻击鬼子,临战前为争夺莫须有的作战指挥权而拳脚棍棒相向窝里斗,开战后同心拼杀生死与共,缴获了鬼子一个发电机不会使用,三鼓捣两鼓捣,差点把自己人电死。
  “东街屠夫”操守自己家传职业道德,堂堂正正杀猪,干干净净卖肉,拒绝给自己猪肉下毒让前来买猪肉的鬼子抬走,臭了门头儿。而宁可操起杀猪刀杀猪一样杀鬼子,感觉杀鬼子比杀猪费劲多了,不大好舞扎。
  “黄花大寡妇”捡了一包袱鬼子手雷,还以为是什么“宝贝疙瘩”。半路遭遇一帮儿伪军调戏,无奈掏了一个“宝贝疙瘩”当石头向伪军扔过去,谁知手雷撞针刚巧撞了一块石头上,“轰”一声响了,当场炸死了两个伪军,吓跑了其他伪军,同时也把她自己吓晕了过去。又突来一场雷雨把她浇醒,再试着扔了几颗手雷,却不响了。欲拧开一个手雷看看闻闻里边到底装了啥玩意儿,咋的说响就响说不响就不响了呢?幸亏天上刚好一个惊雷,吓得她丢了包袱狂奔而去。一边纳闷儿:老天爷爷这么大个雷,是要劈死谁呀?难不成我刚才炸死了两个人伤天理了?可那不是我炸的,是那个“宝贝疙瘩”炸的呀。“黄花大寡妇”感觉还挺委屈……
  老荆抗战小说里,凡此种种合理又不怎么合理的情节比比皆是,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无不展露他别样乡土语言诙谐幽默的文采。
  当然老荆的抗战小说更不乏悲壮惨烈的场面:砍柴刀对阵鬼子骑兵,狼群激战鬼子兵,八路军游击队和国军散兵组合,危急时刻明知以少打多没有胜算,硬与鬼子以死相拼气壮山河……
  还有一个情节让人为之心动:鬼子“苦肉计”反突围,派出一小股部队舍死冲锋,以吸引转移我军火力。我军与这一小股鬼子敢死队混战一团之时,大批鬼子的轻重武器一齐向混战一团的战阵猛烈射击轰炸。一个十四五岁还是个孩子的鬼子敢死队员,被自己人的炮弹炸断了一条腿,他愤怒的目光流淌着眼泪呼喊着自己的家乡父亲母亲,猛然调转枪口朝着鬼子疯狂射击,在他回眸明亮的一瞬间,又被他们鬼子的炮弹炸飞……
  这是人性的诠释,也是对侵略者穷凶极恶惨无人道行径的诠释和控诉。
  山东大学丛新强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共同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主张“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不言而喻,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和生命力的形式。文学总是以其艺术形象、审美趣味和历史内涵而表现出其独特价值,同时又在本质上具有“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的独特属性。网络文学也不例外,是网络时代的人性和社会的审美反映。让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世界,让世界网络文学进入中国,也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一脉相承的意义上,中国网络文学的全球化进程及其根本路径在于实现“网络文学共同体”的构建。文学终究以其对人类命运的根本关怀而立于世界,网络时代的网络文学不仅已经构成其中的重要维度,而且其发展潜力也将愈益呈现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事实上,随着网络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审美观点的不断提高,网络文学写作也是此消彼长,正在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著名网站的门槛已经不低,选人选稿都有了纯文学报刊的理性严谨,你写的东西如果首先不能通过网站审核,就自然得不到上网展示的机会,也就谈不上网站签约和随后的推荐宣传上架销售,更谈不上让读者接受了。就逼着你,写出好东西。
  那天,老荆醉醺醺地说:“我,应该能够奉献的都奉献了,也已人老珠黄(你老荆那模样本来就不是什么珠子,哪里就黄了?岂非咄咄怪事),再有几年就退休了,想写什么就写我所写,怎么得劲怎么来。反正就好这一口,改不了了。我母亲生前说我做事情常常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是大狗熊掰苞米棒子,掰了一个夹胳肢窝里,一抬胳膊丢了,只顾再去掰另一个,末了,掰了满坡的苞米棒子,也只剩胳肢窝里最后夹着的一个了。可是,只这一个苞米棒子,也证明我是有所收获的,我就是要收获最后一个苞米棒子。”
  老荆最后一个苞米棒子是什么呢?难道是网络小说?他会再次销声匿迹吗?
  这人,没治了。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副刊·人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暖色细致点染血色苍茫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