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惠民福祉更深厚 爱民工作谱新篇
——2020年日照市民政工作综述
  

全媒体记者 王帅 张磊 通讯员 马德军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政,自古有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政工作包罗万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日照市民。
  2020年以来,日照市民政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以砥砺奋进姿态、破旧立新之势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管理、公墓管理、区划地名……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化作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
  这些图景,印刻在群众心坎里,更融于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宏伟蓝图中。

社会救助体系底更实面更广
  数九寒冬,夜风彻骨。
  近两个月来的夜间,在我市城市广场、公园景区、地下通道、涵洞等区域,不时会看到一两支小队反复巡逻。
  他们离开温暖的家、放弃休息时间,到底是为了什么?原来,他们是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专门到处寻找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已经依法救助了流浪乞讨人员17人次。
  这是市救助管理站“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场景,更是我市夯实民政托底保障、织密民生救助网的典型缩影。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为大道之行。2020年来,我市将功能完善、统筹衔接、兜底有力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得更为完善,让更多困难人员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
  尤其是随着《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以基本生活救助等9项政府救助、N类政策为主体、1项社会力量为补充的“9+N+1”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建立健全,形成了一个体系、一个平台、一门受理、一网通办、一键核对、一卡发放的“六个一”救助格局。
  一系列保基本、兜底子的民生实事,也在无声中惠及越来越多的困难人群。
  2020年,制定出台了《日照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细化明确低保认定条件、低保标准动态调整、低保家庭综合评估、低保审核审批程序优化等内容。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718元/人·月和559元/人·月,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940元/人·月和785元/人·月,照料护理标准按照失能、半失能、自理三类分别提高到900元/人·月、450元/人·月、300元/人·月。全年发放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孤困儿童生活费、临时救助等救助金5.5亿元。
  农村低保助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对困难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中的低收入、重病、重残、高龄老年人等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进行了全面评估,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按程序纳入低保。全市纳入低保、特困救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49781人,切实发挥了低保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由此,扶贫低保“两线合一”也得到了深化,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对象政策共享。其间加大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两类人群共享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资助、住房保障、困难老年人、残疾人福利政策,合力助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与此同时,“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小荷计划’———父母服刑的事实无人扶养儿童心理辅导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等活动的开展,从多角度各领域呵护着困难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兜底保障的阳光雨露覆盖广泛、质感温暖。

“老有所养”有质又有量
  2020年9月份的一天,在东港区三庄镇西王村,84岁的特困老人王平明吃着热乎乎的饺子,乐得合不拢嘴。
  “以前没人愿意搭理俺这样的糟老头子,吃饭就是一锅稀饭、一盘咸菜吃一天,现在可好了,小张天天都来照顾俺。今天还专门给俺包了饺子送来!”
  王平明所说的“小张”叫张秀兰,是一名特困老人专职护理员。这已经是她为王平明老人服务的第2个年头了。每天一早,她就来到王平明家中,询问老人当天在生活上需要哪些服务,随即拿出手机在线上智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进行报备,便开始服务老人的生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风雨无阻。
  如今,在东港区和岚山区,还有护理员719人,同样享受到这般服务的特困老人还有2356名。
  抓住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机遇,我市健全完善农村敬老院公办民营、就近原则区域合并、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运营奖补制度等措施,统筹整合智慧养老、医疗卫生等有效资源,创新农村养老服务体制和养老服务模式。
  这其中,更是探索创新了“机构+社区+居家”一体化运营,新建升级日间照料中心21处、建设长者食堂22处。探索镇域化农村养老服务模式,试点4个乡镇全面启动运营,覆盖农村老年人7000余人。探索“互联网+养老”模式,依托日照市12349养老服务平台,为2356名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提供以助餐、助洁为核心的“五助一护”居家养老服务。
  在五莲县,通过阵地平台、资金扶持、业务指导、志愿服务等措施,“互助养老”扶贫新模式正不断发挥效能;农村幸福院“幸福食堂”让老人幸福满满,持续夯实着脱贫成果。全县农村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脱贫奔小康提供了持续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运营养老院46家,日间照料中心80处,农村幸福院344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快推进。2020年10月,我市获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验收评估优秀城市。
  让“老有所养”有“质”又有“量”,如今的日照,越来越多的老人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在东港区秦楼街道尚德社区,只要提起党总支书记高麒滢,居民都会脸带微笑、交口称赞,夸她“热心肠”,赞她“能干事”。
  从事基层工作7年多来,她以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从居民最真切的需求出发,不断探索、实践社区管理工作新方法,总结出一套服务基层办事群众的工作秘籍,把一桩桩社区居民的琐事,办成了一件件暖民心的好事。 
  这期间,她协调搭建平台链接资源,增强社区治理能力,主动发现居民“领袖”、培育社区自我管理组织,让社区治理工作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2020年9月,高麒滢入选了日照市第二届“最美社区工作者”名单。
  高麒滢的事迹,正是我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创新,强化社区治理工作的最好注脚。
  ——《致全市城乡社区工作者倡议书》《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通知》《日照市落实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九项措施》等文件印发,帮助社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并有效开展督导、调研、统计、报表、宣传等工作。
  出台《在全市城市社区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的实施方案》,推动以社会救助为主的6大类55项政府公共服务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办理。
  组织第四届齐鲁和谐使者选拔推荐工作,入选5名,比上届增加2名;开展了第三届日照和谐使者评选,评出日照和谐使者10名;推进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我市实名认证志愿者注册已完成47.4万人,比指标任务多注册近9万人。
  与此同时,农村社区建设改革试点在探索中推进,农村社区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随着《日照市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农村社区正被建设成为治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群众满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一年来,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稳固,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了独特的民政贡献。

民生福祉多点开花 畅享发展红利
  民生工作,点多面广。一年来,市民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多方面加强保障,让每一位市民都沐浴着民生福祉。
  社会组织承担着劳动者、公民与政府、社会的联系和纽带功能,发挥着劳动者与企事业单位平衡权益的职能,起着社会稳定器和缓冲器的作用。
  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也成为民政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年来,在加快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邻里互助类、文体娱乐类、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以及社会治理等工作。其中,全市55家社会组织参与了助学、助医、助残、助困等脱贫攻坚工作,累计投入资金434余万元,7.8万人次群众受益。认真做好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全市202家行业协会商会全部实现脱钩。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得到强化,设立了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成立社会组织实体党支部56个,管理党员238名。
  2020年10月27日至28日,我市举办了第三届骨灰撒海活动。参加活动的家庭代表200余人,将逝去亲人的骨灰慢慢撒入大海,并依次撒下花瓣、黄土和五谷,目送逝者骨灰缓缓沉入海中。
  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丧葬方式,海葬用绿色、文明、简约的方式,送逝者长眠大海,让大海长系思念,不仅保护了资源环境,深化了殡葬改革,也是推行移风易俗的重要环节。
  一年来,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的步伐得以进一步加快。截至目前,共建成城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8处,农村公益性公墓302处,提前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全市实现了遗体运输(含抬尸、消毒)、火化、骨灰盒(2 0 0元以内)、骨灰寄存(1年)基本殡葬服务全免费。
  区划地名工作关联众多,市民政部门在规范主城区道路命名和地名文化建设中也做出了诸多努力,取得突出成效。
  出台《日照市主城区地名规划(2019—2035年)》。针对地名管理缺乏顶层设计问题,提请市政府印发了《日照市主城区地名规划(2019—2035年)》,为我市主城区地名管理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这是我市首次由政府批复的地名规划。2020年12月21日,日照市民政局被授予“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称号。根据《日照市主城区道路命名管理办法》规定,对主城区27条道路进行了命名更名,其中东港区6条、山海天6条、高新区15条,由市政府发文公布正式名称,符合路牌设置条件的及时设置了路牌,既发挥了道路名称的指位作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传承了地域文化。
  此外,公开编辑出版了《日照地名记忆》,制作地名文化专题片,积极争取省民政厅拍摄《守望地名》系列视频片,弘扬我市地名文化。

记者手记:
  新征程上 民政分量愈发重要
  一桩桩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的实事好事立起来,一件件补短板、强弱项、利长远的设施基础用起来,诠释出民政人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真诚质朴的民生情怀,甘于奉献的奋斗精神。
  展望前途,遍布坎坷,但风光无限!
  “十四五”时期,是日照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是补齐民生短板、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攻坚期”,是浴火重生、振翅腾飞的“蝶变期”。
  追求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活力时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新征程上,民政工作的分量只会越来越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聚焦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就一定能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形成更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300多万日照市民更加幸福、从容地拥抱黄海之滨的崭新明天!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7 版:两会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惠民福祉更深厚 爱民工作谱新篇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