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于荒滩上播种绿色希望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的华丽蝶变
  

媒体记者 小桓
  这里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景色宜人的森林与湿地,大海、林海、花海在季节更替中变幻着景致。白天漫步于海边森林呼吸纯净空气,晚上找家餐馆品尝美味海鲜。
  谁能想象,现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这片植被茂密、设施完善的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六十年前还是一片“不毛之地”。
  上世纪六十年代,日照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大沙洼有三“宝”,飞沙、海雾和小咬。由于地势低洼潮湿,环境恶劣,使得各种虫咬滋生,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为了改变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1960年,国营日照县大沙洼林场正式成立,开始建设以黑松为主的人工沿海防护林。
  然而,想要在这样的沙地上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栽下的树苗成活率极低,一片林子要反复栽植好几次才能初步成林。就这样年复一年,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大潮来袭,大沙洼林场由财政全额拨款划归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突然间的改制,让林场人一下子难以跟上步伐,经济效益低下,曾经出现连续23个月发不上工资的情况,林场发展举步维艰。
  就在林场人多方探寻出路的时候,“旅游”这个词摆在了林场人面前。1992年9月,大沙洼林场被林业部批准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林场人瞄准这一时机,经过慎重考虑,1994年8月,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挂牌营业。
  先从解决游客吃饭、住宿做起。把职工食堂收拾出来2个房间作为餐厅,腾出办公楼上的7个房间,安上简易的木床。没有钱买被褥,就跑到武装部拉赞助;没有钱买防鲨网,就组织职工到周边渔村收购旧渔网。就这样,林场人开始了最初的旅游,次年就实现旅游收入4万多元。
  通过发展旅游,林场逐步开始有了收入,这也更坚定了林场人开发森林旅游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业,林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经过多方联络,1997年5月,一位台商在这里投资200万元,用这笔钱,林场配套建设了部分旅游服务设施。
  全体干部职工真抓实干,修路、栽树、摆花、种草,大沙洼林场天天都有新变化,月月都有新发展。步入21世纪,林场的旅游氛围日趋浓厚,知名度也逐年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也拉动了滨海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周围渔村发展民俗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辐射效应。
  创业伴随艰辛,成功洒满汗水,加快发展是主旋律。正是有了这种拼劲和干劲,林场才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回眸60载风雨历程,是一代又一代的林场人扎根于此,用汗水与执着,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于荒地上播种绿色希望,为后人拓出一片绿洲。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于荒滩上播种绿色希望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