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贯古通今成一曲
《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述评
  

杨春忠
  多年挚友早在2019年冬就将一套18分册770多万字的李守民主编《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转送于我。当时尚在工作岗位,没来得及细阅。2021年元旦前,党组织将我的退休手续正式办理妥当。闲暇时间相对多了,枯木老朽便立即将这套丛书摆上案头,果然发现,这真正是一套内容包罗万象、行文朴实规范、历史脉络清晰、涉及范围广泛的日照市百科全书式人文自然历史资料汇编。
  古人曰:“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人文,是人类社会中包括诗书礼乐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自然,是天然、非人为的,不造作、非勉强的,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的客观存在的各种物质现象;遗产,泛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如同敦煌石窟是我们祖先为中华民族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一样,一个地方的人文与自然遗产也是这个地区先人们遗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精神文化资源。李守民先生主编的《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为我们收集整理、记录留存的就是这样一笔日照地区所独有的不可替代的能够传之后世的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该套丛书从非遗概览、馆藏文物、建筑古迹、古镇名村、景观名胜、古碑石刻、文献选编、古诗词赋、名人世家、家谱选录、民俗大观、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商铺银号、红色记忆、兴水纪略、古树名木、实用中药等十八个方面,对日照历史上留传下来的地方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进行了系统地挖掘整理,全方位展现了日照独具魅力的区域文化特色,涵盖范围广泛,内容充实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晓,是一项继《日照县志》《莒州志》《日照市志》等历代地方志书之后最集中、最全面、最完整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成果。
  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综合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1948年12月平津战役打响后,开国领袖毛泽东牵挂古城安危,给平津前线司令部连续发出指示,于14日提出六条具体注意事项和纪律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保护学校及文化古迹名胜,如平市各大学、图书馆、公园及故宫博物馆、西山、香山、(中)南海、北海等名胜”。15日凌晨又亲笔批示,急电平津前线司令部:“请你们通知部队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人对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博学多闻人所共知,但这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自他对中外文化遗产的广泛涉猎和认真学习。他要求“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我们决不拒绝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那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如今,他那些学习阅读《二十四史》和批阅地方史志的批注文字和指画符号本身又成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是让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资源活起来,从而更好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的一项具体行动和坚定探索。
  曾有一位茶文化学者在分析茶叶发展史之后提过这样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晚清的衰落,不在其闭关锁国,也不在其不思进取,而在于茶叶文明的衰落(周重林《茶叶战争》)。此话虽不免偏颇,但也揭示出了一片小小的茶叶在历史中曾经拥有过的地位,从另一方面说明一个地方、一个国家对人文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利用的极端重要性。
  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至今仍充满蓬勃生机与旺盛生命力。一个令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比拟的重要原因是,我们不但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对人文自然资源进行文字记录与传承的良好习惯,更拥有高度重视文献典籍汇集工作的历史传统。国家有国家的文献资料,地方有地方的文献资料。每个地区对本地域地理环境、古建特产、建置沿革、物产资源、语言文字、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故记闻等文献文物的留存汇聚,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千秋万代之光,这些一脉相承、本源相继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日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代先贤筚路蓝缕,书写出深邃、瑰丽的文化篇章,传承、积累了光辉灿烂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并开发利用好这些宝贵的人文与自然遗产资源,既是地方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那些具有敏锐历史感知、富有高度文化自觉、热爱中华传统文明、志愿整理传承地方文史资料的特色前沿人才光荣而神圣的人生使命所在。
  李守民先生和他的编辑团队“基于对日照这片神圣土地上灿烂历史文明的敬仰和热爱,基于对保护开发人文与自然遗产的历史责任感”,在前人成果基础上策划编写的这部《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注意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努力做到史实清楚,依据充分,详略得当,准确可靠,在较高水平和较高层次上形成了集学术性、资料性、思想性于一体的鲜明特色。

  第一,这是一套资料翔实,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集成推介日照地区人文与自然遗产资源的丛书。
  常言道,一碗粥盛得下一部二十五史。日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文明发达程度曾在海岱地区乃至全国独领风骚,其丰富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包括每一件文物珍品和每一处文化遗存都是这座海滨城市的生命组成部分。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往的事件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的系统记录和研究诠释,也是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一幅预言长卷。《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首先通过《日照非遗概览》和《日照馆藏文物》两个分册对全市人文与自然遗产的重要资源项目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整体介绍,使读者仅仅翻阅两卷,即可达致管中窥豹之效。
  一是《日照非遗概览》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戏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八个类别,收录介绍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26个。日照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名类繁多,内容丰富,分布广泛,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凝结了日照人民的智慧、品格和美德,蕴含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二是《日照馆藏文物》通过对339件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石器、陶器、铜器、瓷器、玉器、货币、武器、古书画印及其他代表性文物的介绍,清晰确认了日照作为山东省文物大市之一的地位。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历史的研究就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它悄悄告诉我们,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日照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境内竹溪村、秦家官庄等遗址及采集到的石核、刮削器等打造石器,是鲁东南沿海地带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它同时告诉我们,进入新石器时代,特别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日照先民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陶文是汉字的雏形,比甲骨文尚早1000多年;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陶高柄杯,“黑如漆、薄如纸、硬如瓷、明如镜”,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丹土遗址出土的大量具有礼仪功能的玉器,代表了海岱地区史前玉器文化的最高水平。
  历史是延伸的,过去发生的客观存在的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苍茫大地上任何一处建筑古迹、古镇名村、古碑石刻等都是历史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轨迹,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丛书按照以史为据,择优选用,相互照应,风格一致的编写理念,根据不同类别,客观叙写、生动诠释与呈现了日照先民的人格气象、风骨精神和发展能力。如,当今日照地区内,先秦东夷部族后裔建立的莒国在春秋时期迅速崛起,形成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的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日照境内农耕、海洋、盐业、城市等富于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在与周边齐鲁、沂蒙文化代代相承的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浸润中,不断得到融汇提升,从而使日照地区先民们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丰厚文化底蕴,执着坚守、富于创造的独特文化品质,能够穿越时空,在新时代产生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

  第二,这是一套博采精撷,涵盖广泛,独立成册,各有侧重,分类研究日照地方人文与自然历史资料的丛书。
  历史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但是历史是人书写的,既然是人书写的,就会夹杂着人的情感,人的喜怒哀乐。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文字,是夹杂着人的情感的历史。日照历史上曾经有过多种版本的志书行世,如《日照县志》《莒州志》等,都多方面记载了日照(含莒县)地域范围内的历史和文化,为后人修史纂志、文献整理留存了资料、开辟了道路。当年那些有名或无名的纂修人员,为日照这方土地上的文化传承付出了心血、耗费了精力、奉献了岁月,也为后世的日照文史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力量。
  《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承前启后,对日照五千年来的文明历史和地域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不仅对馆藏文物、建筑古迹、古碑石刻等进行追根溯源,还对古镇名村、景观名胜、商铺银号、古树名木都分列成卷。通过18分册,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将日照的文化,日照的山川大地,日照的风土人情,日照的历史风云,漫卷起一匹流光溢彩的锦缎,铺展在世人面前。
  如,日照境内众多的古镇名村,在千百年传递演进中,既有天人合一、合院有序、忠孝礼仪、修身齐家的哲学理念与伦理根基,也有恋乡助土、邻里相亲、工商兴镇、心怀家国的世俗文化与责任担当。同时,日照地区因地利之便、渔盐利饶,商业相对发达,自西汉时期就有了食盐产制、运销的专门管理机构。《汉书·地理志》曾记载:“海曲,有盐官”。《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通过查阅考证日照境内的镇村历史变迁、人文地貌、风情物产,追寻日照商铺银号发展的印记,挖掘整理不同特色、不同年代商铺银号的历史文化,在借鉴先人智慧、吸收先人精华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的思维、意识和才智集结成《日照古镇名村》和《日照商铺银号》,这一朴素文化遗存是完整了解商铺银号历史,传承优秀商业传统,见证一个村镇、一座城市发展变迁的独特史料,从弘扬本土优秀历史文化角度还原了一曲凝固的音乐、一首绵亘的史诗、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又如,古树名木是日照大地上宝贵的人文遗产。无论是唐槐宋柏还是明清银杏,每一棵古树上都闪烁着光彩绚丽的历史文化色泽,它们的生长与日照的历史发展同步,铭铸着时代的印记。《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每一棵古树都经历过无数电闪雷鸣、寒来暑往,每一棵古树都是生命的奇迹,都是一本鲜活而又厚重的日照历史教科书。通过它们,可以推测古代的气象、水文、地理、植被的演变;可以研究树种的分布、起源和发展历史;可以进行子代鉴定、遗传育苗、树种选择。它以其沧桑年轮见证着日照悠久历史的同时,也以其丰厚的内涵折射了日照璀璨的文化。一棵位于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内被誉为“天下第一”的银杏树,就见证了春秋时期莒鲁会盟、南北朝时期刘勰编著《文心雕龙》、1929年中共莒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等一个又一个载入史册的重要历史事件。丛书将《日照古树名木》单立一卷,真是理所当然。
  再如,民俗与景观相辅相成,形象与想象水乳交融。“蓝天、碧海、金沙滩”,“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日出初光先照,这万般风情都是海内外日照人深深的乡愁所在。《日照景观名胜》通过对滨海、山岳、河流、水库乃至古迹遗址的选介,可让读者领略到日照在漫长岁月中的沧海桑田,感受到日照在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日照民俗大观》以浓郁的地域特色与丰富的人文内涵反映了先民的生活轨迹。《日照民间故事》、《日照民间歌谣》对日照人民在漫长历史中创造流传的口头文学财富进行了系统地搜集抢救和挖掘整理,意义同样十分重大。
  (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贯古通今成一曲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