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抗战时期从莒城走出的辛家三兄弟
  

辛崇法
  (接上期)
  1947年4月,滨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布建立五莲县。5月1日,五莲县委、县政府在松柏乡王家口子村成立,辛玮任中共五莲县委第一任书记。5月12日,五莲县委在白庙子村召开了成立大会。此后,县委机关住王家口子村,县政府机关住白庙子村。五莲县委、县政府成立不久,各分区委、区政府也相继建立起来。在辛玮等县领导率领下,县委、县政府机关从简办公,不讲排场,所有机关都住在农户家里,办公场所和用具都是从群众家里借用的,吃的是农家饭,点的是豆油灯,不给群众增加负担,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与此同时,在领导群众开展土改复查和支前以及对党组织的整建工作中,辛玮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组织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提高了威望。
  1948年2月,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老区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与整党工作的指示》精神,中共华东局与滨北地委决定五莲县为土改整党实验县,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及时总结土改经验,指导其它地区的工作。实验县的工作由中共中央委员、华东局组织委员会主任张鼎丞直接领导,原华中分局组织部干部科长尹阿根(邢子陶)担任五莲实验县县委书记,辛玮转任五莲实验县县委副书记。自1948年2月华东局工作团进驻五莲县,到1949年2月实验县工作结束,在实验县工作一年的时间里,辛玮与华东局以及五莲实验县的领导团结一致,带领全县广大党员群众通过开展整党、生产救灾运动,顺利完成了结束土改县的各项任务,为巩固五莲山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五莲实验县工作结束后,辛玮调滨北地委工作,后任中共胶州地委副书记兼专员。
  新中国成立后,辛玮南下先后任中共上海市纺织机械委员会党委书记、一机部船舶设计院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工业产品研究委员会副书记。后又回到山东,历任山东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曲阜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党组副书记等职。
  1982年辛玮离职休养后,被聘为山东省地方志编写领导小组顾问,他多次到原滨海区各县市指导党史、地方志的编写等工作,主编了《山东解放区大事记》,为山东党史和地方史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撰写了《我的几点回忆——— 纪念日照建政50周年》《莒国少年》《忆中共鲁东南特委青训班》等回忆史料。他对当年工作战斗的滨海区各县尤其对日照和莒县、五莲县,更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刻骨铭心的记忆。他曾先后6次从济南来到日照,其间就有4次到日照烈士陵园瞻仰抗日烈士纪念塔,凭吊战友。1985年3月,正值日照革命烈士纪念馆布展之时,他在县委副书记刘京玉和党史办等负责同志陪同下来到烈士陵园,在瞻仰抗日烈士纪念塔和拜谒范景蘧、尹仲岩等烈士墓之后,在对纪念馆布展方案进行座谈时,他认真听取汇报,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语重心长的对我(时任日照县民政局副局长,负责纪念馆布展)说:“搞好纪念馆的布展非常重要,日照是山东的革命老区之一,日照党组织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2000多个县级党组织行列中相当活跃、富有光荣革命传统、战斗力较强的一个县,革命先烈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创造的丰功伟绩,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你们搞好这个陈列很关键,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最好课堂,要让我们的后代都能够记住这段光荣的革命历史。”并强调“要特别注意把各个革命历史阶段史实搞清楚,线条脉络要清晰。”老前辈的殷切期望,使我和参与布展的几位同志都很受鼓舞。革命烈士纪念馆开馆之后,1987年他又专程来日照,到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观看了布展,并挥毫题词:“血染海曲的先烈们永垂不朽!”和“继承和发扬英烈们的革命传统,为建设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的新日照而奋斗不息!”这不仅是革命老前辈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也是对后人的殷切期望。
  继1983年他与高克亭、李仲林等老领导一起参加五莲县党史征集座谈会之后,1997年5月1日,在五莲县建县50周年之际,五莲县委、县政府邀请他参加纪念建县活动。作为五莲县委首任书记、年逾八旬的辛老,获知此消息后彻夜难眠。本来县委领导要派车到济南去接他,可他不顾年迈体弱,硬是坚持乘坐公共汽车。并将行程提前了两天,会前先到莒县探望乡亲,再到五莲县与当年的老战友们一起参加这个在五莲建县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盛会。当辛玮来到当年县委办公的旧址时,思绪万千,看到这里的乡村面貌和乡亲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山清水秀的美丽风光,由衷地高兴。他在晚年一直很想念家乡,也惦记着家乡的乡亲们。当他回到莒县老家时,又怕让县里领导知道会给他们增添麻烦,于是便悄悄地住到侄女辛兴芬(其父辛季刚系辛明的四弟,现为莒县社会福利服装厂厂长,荣获“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文明家庭”等多项荣誉称号,曾三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的家里,并亲自到侄女办的福利服装厂看望残疾职工。她深感侄女办的这个有着130多名(现已达200多名)残疾职工的社会福利厂很不容易,也很艰难,此后他一直关心和惦记着厂里的残疾职工。
  2006年3月辛老病危住院时,让家人打电话给老家的侄女辛兴芬急速赶到济南。在医院病房里,辛玮紧紧握着侄女的手,让老伴将他们多年来省吃俭用积攒的10万元的存折交给侄女,并嘱咐她“儿女们也都有工作,不需要我们去操心,你把这些钱拿去用在厂里的残疾职工身上,一定要把服装厂办好,把残疾人照顾好。”当辛兴芬看到五叔还穿着带补丁的袜子,平时舍不得花钱,却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给残疾职工用,她激动地流下热泪,一再推脱不成,只好收下。
  2006年3月23日,辛玮在济南逝世,享年88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要侄女辛兴芬转请五莲县委领导转达他对五莲人民的问候……,展现出革命老前辈对老区的怀念和对人民群众的深深的爱。此后,辛老的老伴在去世之前,又将5万元的积蓄再次交给侄女辛兴芬,要她把这笔钱一定用在厂里的残疾职工身上。

  大众日报社指导员辛纯
  辛纯,原名辛延枢,1921年4月出生,曾用名辛子榆,在辛家兄弟中排行第六。
  辛纯早在求学期间,在学校和假期就经常和同学一起议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抗战爆发后,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1938年4月中旬,国民党莒县游击队要招收一批进步青年,作为抗日救亡干部对象进行培训,以充实部队和地方,年龄要求在18岁以上,学历要求初中毕业、肄业或同等学历者,辛纯积极报了名。当游击队政治部主任路雨亭(大革命时代的共产党员)问他“你最敬仰的人是谁?抗日救国要靠谁来领导?”辛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敬仰的人是朱德、毛泽东。抗日救国要靠共产党来领导,打日本侵略者要靠抗日最坚决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路雨亭点头称赞,辛纯被录取。这期训练班共有100余名学员参加,编为一个大队,下设3个中队。学习结业后,辛纯任莒县游击队政治部组织干事。是年8月,中共莒县县委建立,辛纯任青年部长,他积极发动组织青年参加抗日活动。是年10月,他参加了中共山东分局党校第一期训练班的学习。
  1939年5月,辛纯调诸城县委做宣教工作。莒北县二三区中心区委(桑园、石场一带)建立后,辛纯先后任副书记、书记。期间,区委以恢复和巩固党群基层组织,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组织质量为重点,积极发展党员,广泛组织发动群众投入抗日斗争。1940年4月,二三区中心区委撤销(分别建立二区、三区区委),辛纯调中共山东分局党校(第5期)学习。是年7月,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省政府前身)成立,辛纯在教育组任科长和文化教员。
  1 9 4 2年后,辛纯调大众日报社(1939年1月成立)工作,曾任指导员、记者、特派记者、编辑等职。他在任报社指导员期间,还兼作记者,先后在《大众日报》发表了《在春耕中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战斗在莒城城郊》《莒城战役通讯·从后方到前方》等新闻报道和战地通讯。
  1945年9月,辛纯任新华社滨海分社总编辑。1946年9月,任中共滨北地委宣传科长,新华社滨北支社、滨北大众报社副社长兼总编。1947年8月,国民党范汉杰部大举重点进攻胶东解放区,9月1日,占领诸城、日照等地,此时大众日报社驻地北距诸城仅40里,在大军压境的紧急情况下,9月12日,《大众日报》被迫暂停,报社人员分散转移。为了让读者及时看到报纸,稳定军心士气,滨北地委领导决定由地委宣传部长燕遇明负责,继续将报纸办起来。时任地委宣传科长的辛纯,与编辑部主任张黎群等一起,齐心协力,日以继夜地采访编排,《大众日报·滨北版》正式出刊,名字叫《滨北大众》,直到《大众日报》复刊,填补了报纸备战时期的空白。1947年8月,滨北地委机关报《滨北日报》创刊,辛纯任总编辑,8开2版,发行7000份,1948年3月停刊。是年8月,辛纯调中共胶南县委工作,先后任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副书记、书记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辛纯一度转战祖国南北,历任山东省财委统计处副处长、省统计局副局长,长春汽车制造厂计划处副处长、党委宣传部长,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副厂长、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计委统计局副局长,陕西省陕北工作组组员、陕西省水土保持局党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科学技术情报所党委书记兼所长,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等职,1982年12月离休。
  离休后,辛纯积极参与滨海革命斗争史的挖掘工作,撰写了《忆莒县战地干部训练班》等回忆史料,并两次千里迢迢从陕西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1983年10月,他第一次踏入当年工作战斗过的这片热土,与高克亭、李仲林以及兄长辛玮等20余名老领导一起,出席五莲县党史、县志资料征集座谈会,为五莲县编史修志问诊把脉,提供一手史料,并回到家乡莒县看望乡亲。进入90年代后,他曾和兄长辛玮再次回到家乡莒县,并一起到侄女办的残疾人福利厂看望残疾职工,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1997年辛纯因病逝世,享年76岁。病逝前,他和兄长辛玮有着同一个心愿,将自己多年积攒的6万元款交给侄女辛兴芬,要她用在厂里的残疾职工身上。
  如今,三位革命老前辈都已先后离世,他们从早年就献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对党忠心耿耿,一切为人民着想,不忘初心,忘我工作,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离休后仍然关心着家乡的发展,他们的高尚品质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始终激励着他们的后人和青少年一代,感人故事至今在家乡流传。
  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日照市委组织史资料》《沂蒙根据地组织机构通览》《忆沂蒙》《烽火日照》《莒县志》《赣榆县志》等相关史料及辛明亲属提供史料。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副刊·人文】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抗战时期从莒城走出的辛家三兄弟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