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管玉杰
“下基层干就要好好干,要起好带头作用,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要求别人也做好。”7月9日,莒县长岭镇前夏庄村党支部书记杨佃松在采访中说,“基层工作最大的难题就是要让每位村民都能满意,只要事事公平公正,做到信息处处公开透明,村民信任咱们,大家就能拧成一股绳,一起向前冲。”
走在前夏庄村,盈盈绿意荡心胸,宽阔的柏油路延伸向远方,道路的两边坐落着整齐的居民楼和“小别墅”,穿梭其中的村民笑容挂在脸颊,幸福感油然而生。
让村庄变美,让村民生活幸福,这是杨佃松回村任职的初衷。守着自己的初心和梦想,杨佃松一干就是27年。
在1974年,刚满18周岁便选择了入伍当兵。5年的部队生活,杨佃松磨练出了战士般的斗志,也为此养成了严谨细致的作风。复员后的他,又遇上改革开放的春风,便毅然选择打拼出一番自己的事业。
干个体,跑运输,年轻的杨佃松凭着一股子的干劲,勇敢地尝试开拓各个领域。1992年,杨佃松在外地承包起恒温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第一年的盈利就达到了20万元。
“在那个经济社会还处于转型期的20世纪90年代,年收入20万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杨佃松说,正在准备再为自身发展添把力的时候,前夏庄村的村委向他发来了回村当党支部书记的邀请。
怎么办?犹豫再三,杨佃松决然做出了从未后悔过的决定:回村带领村民致富。
就这样,杨佃松放下了自己的事业,在1994年3月1日,正式回到前夏庄村,做起了党支部书记,全身心投入到前夏庄村的发展建设中。
上任后,杨佃松第一时间重新制定村规民约,做到一切事情都公平公正公开,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村民反映土地分配不均,杨佃松立马开会,与“两委”干部成员积极沟通,解决土地分割问题,重新丈量土地,全村公平合理划分土地,给村民吃了定心丸。
与此同时,杨佃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1994年,杨佃松出资办厂,带领村民,搞起了集体共有的恒温库,让村民有活干、有收入。
仅仅一年时间,工厂的盈利就抵消了村子的欠款。
随后,杨佃松乘胜追击,依靠长岭镇的地理条件,发展砖瓦经济,建造了砖瓦厂。工厂的接续建立,既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使得村里剩余劳动力得以转移,让村民生活慢慢驶向正轨。
选对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前夏庄村更加积极鼓励建设村办企业,对于村里想要开厂办企业的个人给予大力扶持。
2010年开办的服装厂,成品出口西欧等地。2012年,建立医疗器械公司,为村里的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了就业通道。村委的帮扶政策,大大刺激了村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通过民企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前夏庄村的道路也越走越宽了。
发展不忘民生,在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果的时候,杨佃松在村里开始实施旧村改造,按照先易后难、先中间后四周的方案,让家家户户陆续都搬进了明亮宽敞的屋子里。同时,村委出资20万元进行民心工程,实现“三化”,即空中“亮化”,两边“绿化”,路面“硬化”。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社区楼、老年公寓、行政办公楼和学校等,全村通上暖气,村民居住也舒心。
为解决村民的吃喝用水,早在2002年,杨佃松就开始着手准备自来水建设问题。2004年,各家各户铺好了管道,自来水的接通,让村民的获得感更足了。
“第一年通自来水,都是免费的。后来在为村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每个月每家每户可免费享用4立方米水。”杨佃松说,其实,一户人家一个月用不了那么多。有了这个水量的制约,既节约了水源,也让村民享受到了福利。
居住条件好了,生活富裕了,村民们谈起他们的书记的时候,总是有说不完的好。如今的前夏庄村,一改往日黯淡的容颜,焕发出无限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探求着更多的可能。杨佃松也怀着当时的初心,在这方热土上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