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12月22日,水利部传来喜讯:五莲县成功创建首批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这已不是五莲县首次因水土治理成效获点赞。今年以来,水利部将五莲县水土流失治理作为优秀案例,在全国推广。省水利厅将五莲经验汇编在册,为广大山区治理水土流失提供宝贵经验。前不久,《人民日报》特别关注了五莲县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点赞五莲县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施治,绿染78万多亩群山的做法。
从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到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一面旗帜,五莲的蜕变从何而来?近年来,五莲县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水土保持实践,在“绿山不止”“亲山亲水”的五莲精神引领下,持之以恒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生态好、产业兴、群众富”的新路子,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全媒体记者 卢昱东
通讯员 陈 珊
短短5年时间,坚硬的横板岩上竟长出5000亩水土保持林。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绿色。”谈及建设历程,五莲县弘丰水保林项目负责人刘兆彬百感交集。
从县城向西驱车15分钟,是莲西区域的中心地带———中至镇。一抹绿色镶嵌于此,它就是弘丰水保林项目。
相对于全县90多万亩的林草总面积,5000亩的水保林似乎有些微不足道。但在荒岭多、裸岩多的莲西区域,这一抹绿色,却显得弥足珍贵。
五莲县境内山地多,沟壑纵横。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决定了五莲水土流失易发高发。尤其是莲西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一直是全县的生态短板。“小麦不秀穗,玉米打光棍,花生是独粒。”是过去老百姓的调侃。
困中之困如何破解?从2016年开始,凭借“绿山不止”“亲山亲水”的精神,五莲县向水土流失宣战,开启了一场规模化、精准化水土流失治理的“绿色革命”。
在莲西区域,五莲县累计投入水利资金1000多万元,引导县属国企弘丰集团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5000亩弘丰水保林,恢复当地生态环境。
石头山怎么种树?“我们采取‘破石碎岩、客土回填、植绿成连’的方法,让裸岩石也能‘长树长叶子’。”刘兆彬说道。
5年接续奋斗,年均覆绿千亩!坚硬的横板岩上,终于升腾起绿的希望。如今,站在莲西区域最高点眺望,蓝天掩映下绿树点点成辉,一汪汪蓄水池碧波荡漾。
“莲西”的绿色,成为解决水土流失的“钥匙”。五莲县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洪刚告诉记者:“仅这一处水保林,每年就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7.5万吨,保水12.5万吨。”
作为投资方,弘丰集团也尝到了治理荒山和保护生态的甜头。栽植的绿化苗木,可以压茬移挖销售,增加经济效益。据悉,目前,已经累计销售黑松等各类苗木6万余棵(株)。
“山上还栽了约1000亩桃树,等到果子成熟时,又是一笔经济效益。”陈洪刚的比喻很形象,他说,“山越秃人越穷。如今荒岭盖上‘绿被子’,山绿了,日子也火了。”
从光秃荒岭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嬗变,弘丰水保林成为五莲县水土流失治理的一个样板。
林海莽莽。得益于水土流失治理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荒岭披绿,增强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2%。
水润林、林固土、土保田、田养人,各生态要素环环相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的取得,是精准施策、强化监管等诸多措施的结果。
五莲县制度更严格,坚决对违法违规项目说不。自2020年以来,全县有466个生产建设项目依法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遏制了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足够的资金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保障。五莲整合部门、乡镇力量,成立由水利、行政审批、税务、综合执法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水土保持补偿费征缴工作。
今年,全县预计征缴水土保持费达1800万元。“征收的水土保持补偿费实行专款专用,以维护水土保持功能,减少水土流失。”五莲县水利局局长万兆博介绍,企业缴纳的水土保持补偿费,转为用于治理水土流失的专项资金,让被破坏的土地恢复生机,创造更多价值,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生态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数据显示,自2016年至2020年间,全县实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4.88平方公里,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59.86万吨,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向好态势进一步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