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跨越三百年的非遗“老字号”
方寸之间 雕琢天地
图片
  

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4月15日,花筑·秀文斋客栈。
  屋外,春风恣意、花开烂漫;屋内,随着印床的转动,刻刀与印石发出“簌簌”的摩擦声。伴着那声音,仿佛带着你我顺着一条无人知晓的隧道走进历史深处,来到清康熙四十九年、来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来到日照县红旗印刷厂前……
  一把刻刀,方寸之间。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手工作坊,到如今发展为历久弥新、跨越300年时间注脚的“老字号”,秀文斋早已不单纯是一份家族手艺的传承,一字一刀间,它是把历史刻进时光的隧道,也是衔接古今的密码。
  对话日照秀文斋第七代传承人董国华,感受篆刻这门中国独有的艺术门类,徜徉在数千年悠悠历史长河中,触摸镌刻在中华艺术文脉上的古老印记。

“章出一门,印必有信”
  秀文斋创建于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日照城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字号。秀文斋创始人董佩琳是董氏家族的十五世祖,当时的业务主要以刻制印章、图书为主。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侵入的刺激下,日照地区出现了近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民族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日照水陆交通便捷,一时商贸繁华,商票印制的需求量巨大,而当时鲁南苏北一带基本没有印刷业,秀文斋便承揽了苏鲁边界各大商号所需的票据、账本、文书等业务,并为官府印制钱粮、契约、文书等。
  抗日战争初期,在共产党进驻碑廓镇开辟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秀文斋功不可没。1940年,山纵二旅六团进驻碑廓镇,秀文斋积极协助六团印制宣传小报、前线消息等。当时根据地内组织经费短缺,秀文斋便以实业救国,免费为共产党印刷进步书刊、布告、票据、证件,为抗日小学印刷课本,为抗大一分校印刷学习读物等,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经历时间的洗礼,秀文斋愈发光泽、厚重。从初创时的手工作坊到如今跨越百年、历久弥新的老字号,其品牌的内蕴在岁月的变迁和一代又一代秀文斋人的努力下,得以不断扩充、丰富,正如那句“章出一门,印必有信”的祖训,才使得秀文斋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永葆生机。
  300年的历史传承,七代人的匠心坚守,百年老字号秀文斋已成为日照市印章制作行业的龙头实体。2016年,“董记手工刻字技艺”被公布为日照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董国华被公布为该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刀感、手感与心意相通,篆刻才有生命”
  一束光下,眼见着阵阵石末从董国华手中落下,一枚印章很快就见雏形。她一边摩挲着手中的印章,一边娓娓道来对印章的理解:“好的刀法讲究下刀稳准,出刀明确,既要求篆法与章法统一,又要在细节处寻求微妙变化,刀感、手感与心意相通,才能让这方寸天地赋有独特艺术生命。”
  篆刻一块印章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般有了构思还不能马上动手,要先在脑海中构图,而董国华的手早已练就成一把活尺子,不需任何工具,徒手即能在方寸间的印石上刻出“田字格”。在董国华的叙述中还得知,篆刻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的结合,一方印中既有书法笔意,又有绘画构图,还要兼具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是魅力极高的艺术形式。
  磨平印面、设计印稿、印稿上石、固定章坯、拾刀雕刻……看似繁琐的步骤,董国华轻车熟路,每一步也都展现着基本功。她说,篆刻技艺博大精深,仅第一步磨平印面就学了3年,“磨章全靠手感,技师手指不被磨砂纸去几层皮是不可能成手的。”
  能有今天的技艺,还要得益于董国华的“童子功”。五六岁开始,董国华就对篆刻表现出浓厚兴趣,总是会趁着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摸弄几下刻刀,但父亲当时对她和其他几位兄弟姐妹的要求只有一个:练字,正字反字练透练熟!
  说起父亲,董国华难掩内心的自豪,“新中国成立后,日照县委的第一枚印章就是他老人家刻的,至今仍使用的全市市、镇、村三级行政章、党委(支部)章大都出自秀文斋传人之手。”
  正是因为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董国华也从未间断对印章雕刻技艺的打磨。1998年,她曾去北京印社学习;2001年,又赴河南洛阳深造学习印章制作工艺;2013年,远赴厦门参加印章工艺培训,博采众长,终成一家。2021年,董国华带着作品《庆祝建党100周年》《壮丽百年、薪火相传》参加山东省工艺美术博览会“荷花杯”,一举获得金、铜两项大奖,也是日照市首次获得该领域的最高奖项。

“目标是星辰大海,让篆刻技艺传承千秋”
  2018年,董国华在东夷小镇打造了一家集非遗工坊、印学博物馆为一体的民宿主题客栈。至此,秀文斋以老手艺传承为主线,经由董佩琳刻出的第一张家谱开始,历经木版整版、木版活字、石印技术、铅版活字、原子油、激光刻字、防伪技术,再到非遗与旅游、研学,博物馆与主题客栈的多业态融合,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时代新貌。
  通过“非遗+民宿”的结合,董国华将家族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出新模样,走出一条“以商养文,以文助商”的发展之路。如今,客栈还被董国华当作大本营,通过展示非遗产品、开展非遗活动进行非遗宣传,汇聚了许多国内外的篆刻爱好者。不仅如此,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篆刻,董国华还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篆刻课堂,每次上课都座无虚席;她还举办了十几场公益培训和展览,为篆刻爱好者启蒙、鉴赏提供平台。
  在花印客栈精品民宿打造的过程中,董国华始终不忘非遗,她表示这将是秀文斋矢志不移的追求。未来,她将继续做好篆刻这项非遗技艺的推广工作,在不断提升秀文斋知名度的同时,做足文旅融合文章,发掘更多日照本土文化,让越来越多人通过了解董记刻字技艺,了解日照文化。
  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觞侠气上云空。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富有创意的篆刻巧匠让印章各有千秋,异彩纷呈,彰显了画在印上、印在画中的中国韵味。而在董国华的心中,她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是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让篆刻技艺传承千秋。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文旅周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方寸之间 雕琢天地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