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尺幅之间勾勒乡俗乡乡韵
——乔诺与农民画的不解之缘
图片
  

全媒体记者 曹楚炜
  走进位于北京路北段巩家岭的乔诺美校,一股墨香扑鼻而来,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色彩斑斓图画:海天一色的亮蓝是整幅图画的背景,五颜六色的人儿有的在扳动船桨,有的在整理渔网,背后的小船上,满载的鱼儿是他们今天的收获——— 《望海潮·新农民》就这样呈现在记者的眼前。
  “这幅作品整个画面洋溢在一种喜庆的气氛中,因为当时农民们跟我讲述他们夜晚捕鱼的场景时就带着一股子开心劲。他们边讲我边画,等讲完我也刚刚画好,渔民拉完网的那种快乐心情和满载而归的丰收感觉就留在画板上了。”看见记者震撼的表情,乔诺便讲述起了自己的创作初衷。
  作为日照首家农民画工作室的创办者,乔诺习画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日照农民画大胆鲜明的色彩和淋漓尽致的表现力一直吸引着她进行创作。“日照农民画以勾线为主,有点工笔画的遗存感,而且色彩对比性强,压色法很多。而日照是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相结合的一个地方,它既有海洋的特点,又有农耕的特点,这两相结合,使我们农民画和别的地方农民画有不一样的手法和不一样的内容。”
  日照农民画植根于民风民俗民间,画面生活气息浓厚、色彩艳丽、质朴率真,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日照与金山、户县并称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之乡”。但日照农民画和大部分非遗项目一样也面临着市场化的问题,为了增加农民画的商业价值,乔诺的农民画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我们现在做了很多延伸产品,就是把农民画和很多实用物品相结合,比如说丝巾、杯垫,还有折扇,还有一些实用的物品衣服,这样作为一个市场的开发既是一次尝试,也是一个更阔的拓展。”乔诺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她的创新作品:色泽明亮的《望海潮》被柔软的丝巾承载,微风一吹好似真的有水波荡漾;而绘在扇面上的《鸡场》《赶小海》等作品既给文人扇平添了三分灵动,细节处的留白又给了观者无限的遐想空间。
  载体的变更让乔诺的农民画打出了名气,她的作品也作为广大游客的日照伴手礼流向了五湖四海,这也给了乔诺更大的创作动力。
  “乔老师,我们家马铭潞前两天的画您看还有哪里需要改动吗?”采访刚刚进行到一半,乔诺美校的学生家长任百虹来到乔老师家中做客,看到正在与记者聊天的乔诺,任百虹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
  “我们家俩孩子都在乔老师这里,老大已经学了七八年了,老二也学了两年了。”任百虹告诉记者,孩子在学画的过程中,不仅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了,审美水平也比同龄人高出了不少,乔老师待人温和,对孩子们也很好,“像是寒暑假这种长假,孩子们都吵着要来学画画,根本不用我们在屁股后面催!”
  教授孩子绘画技巧只是乔诺理想中的一部分,这些年她不仅成立了青少年农民画画院,更开展书画公益培训及助残授课活动,培养困难残疾孩子热爱美学、热爱传统文化,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而通过农民画培训以及农民画进社区、学校活动,乔诺不仅为日照农民画的传承作出了贡献,更实现了农民增收。
  “以前大家在农闲的时候都会选择外出打工,我就趁此机会在农村带领妇女去做衍生产品的一些设计、商品化的流程,2006年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块钱,2009年后我们就成立了正式的农民画培训学校,这个学校每年能培训100多个学员。”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一直以来都是乔诺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而农民的朴实勤劳与开朗乐观,也是乔诺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1988年,日照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7年,“日照农民画”被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遗。2014年建设的日照乔诺农民画教育研发基地被日照市委宣传部认定为日照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乔诺本人也被日照市委、日照市残疾人联合会评为书画爱心助残使者。
  正是有着像乔诺一样执着于日照农民画创作、传承的民间艺人,日照农民画在当代仍旧散发着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文旅周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尺幅之间勾勒乡俗乡乡韵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