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探山记
图片
  

王硕
  由于学期期末时体育不及格,这在“上山能伏虎,下海能擒龙”的父亲看来,简直是一个笑话。他看了我惨不忍睹的体育成绩单,捂着脸下定了决心:上山加练!一
  一个下午,我们驱车来到双庙村,一路上到处河堤、清泉、大坝、山林、山峰。虽是冬天,但远处山上的松却还是苍翠欲滴,四季皆如此;在清泉边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我尝了一口泉水,那一股凉意从口腔直冲到胃里,让我全身的汗毛都一紧,人都一哆嗦,随后就有一丝丝甘甜,特像我在九仙山上地泉里喝到的泉水。
  沿途上有很多板栗园和茶园,一片片茶树富有生机,为寒冬增添一抹鲜绿……这让我想起故乡的茶园,我的故乡是著名的茶叶产地,大片大片的茶园根本望不到头,丰收时能堆满茶仓,茶叶厚实,香味足,耐泡,回味更悠久。
  沿着盘山路向上走,一路上红枫林、赤松和黄檀林满山遍野,火红的枫叶确实红于二月花;赤松纸片状的外皮像龙鳞一样,底子是红色的,那种血红色掺一点暗红,多为弯曲状,松针很长,闻上去有一股清香。黄檀令父亲非常吃惊,他甚至感到不可思议,因为黄檀主要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在北方近乎灭绝,没想到在这山上却到处都是;黄檀是一种高级木料,它质地坚硬,我用一枝黄檀做成手杖,直接怼地上都没有问题,连震动都不会震动一下,大拇指粗的木棍中央是淡黄的,有一股淡淡的药香味儿,削去皮后更有一种近似色的渐变,很好看,我将一直保留。
  一直往山上走,周围的大树全部凋零,只留下光秃的枝干,像无数瘦骨嶙峋的手伸向天空,很是惊悚,有一种末世般的感觉。一边是山崖,一边是石坡,上面爬满了藤子和直菌地衣,不说我都以为那是污秽或矿物析出后的结晶物,一蹭就掉。石头也是渐变色,由深到浅,由浅到深,有铁沉淀出的粉沫状红锈,石头硬度一般,用开山镐几下就刨开了,我取一小块看,石头后面刚好附着了一块石英,有点像工艺品,还怪好看。路边倒着一棵大树,有两米多粗,长度约二三十米,它的上半部分早已被虫蛀和风雨侵蚀得不成样子,下半部分被碗口粗的藤子缠出深深的痕迹。
  对面出现一个小山头,山上的树林应该从未被破坏,翠绿的松树、火红的枫林、金黄的梧桐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像一件色彩斑斓的毛衣,但又很自然,很养眼;三种颜色穿插在山上,给周围营造了一种温馨、自然的环境。我还能隐隐约约地听见鸟鸣,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松香,这里没有人类的过度开发,没有无良开发商的损毁,山把它最纯真的一面展现到了我的面前……二
  山上居然有一个防空洞。它那殷红的颜色跟石块简直一模一样,洞口周围堆放着野蔷薇和木柴,我和父亲用开山斧狠狠斩下去,同时借助剪刀,清理了大半蔷薇和木柴,一股霉味儿飘出,看来这个防空洞已经废弃很久了。安全起见,我们先让狗进去探路,确保无虞后,我戴上头盔和防毒面具向里进发,父亲紧随我身后。
  进入防空洞十几米,确认空气无毒,我摘下防毒面具换上防尘口罩(我对灰尘过敏),用边防巡逻手电探路,前方黑乎乎的,只有手电照到的地方是光亮的;洞体用钢筋水泥浇筑,只有一点五米宽,表面相对平整,并没有太多凹凸;门很低矮,我只能猫腰进入,门框是铁制,连合页都还在上面,但早就锈得不成样子了,我还因为差点绊倒而被生锈的门框刮伤脖子。房间很狭窄,上面垂直下来两段钢筋与一根电线,电线外层的黑色橡胶还残存了一点,铜线也掉漆成了绿色,这应该是休息区。再往前走有很多门框,用来安装三防门,可以在一个区域被核生化污染或敌人攻进后关上,上面还有安装空气滤器的口,一共三个,可以保证空气正常流通。再往前走是仓库,两边是方方正正用水泥筑的仓库,里面是钢筋水泥和天然方解石构筑,用地质学推测,我们应该是已经到了一座山的底下;这样的石质仓库有二十多个,有的还拴着几根晾衣线,看来这也是军人驻扎区与生活物资贮存区。在旁边一个洞的深处,有一大片石壁析出钴结晶物与三氧化铁,亮晶晶的很漂亮,摸上去表面是一层粉末。我在这里竟然还发现了一只小蝙蝠,它孤独地倒垂在上面,用翅膀挡住身子休眠。
  快步向前走,前方清晰地传来水滴落的声音,向前一看,是一块石头在向下滴水,滴水的位置早已成了一个深深的小洞,这可是真实的“水滴石穿”。接着是一段下坡路,很陡,我小心翼翼向下走,生怕磕倒。忽然,一个裸露的铜片打中了我的头盔上部,我的脑袋一震,像中弹一样整个人往后仰倒,幸亏父亲接住了我。我摘下头盔一看,上面磕碰出一个黑色印迹,我脑袋被震得嗡嗡的,人也很懵:如果没有头盔,我的天灵盖得惨不忍睹了吧。我缓了一会儿,戴上头盔继续向前推进,忽然,前方透进来一丝阳光,我大喊;“快看,出口!”我俩飞奔而出。在洞口处发现两个有趣的事儿,右边有一个通风顶,像烟囱一样,人可以探出身射击,应该是望风的;左边有一个侧门,早已被瓦砾堵住了一半,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三
  第二天下午,我们直冲峰顶,来到主峰脚下,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高耸入云的悬崖,崖壁下半部较平整,上半部直接凸了出来,无人机侧拍呈现倒L型,上面主要为方解石和石英石,在太阳照射下呈现一种特别的光泽;中间有一个小平台,不知道上面有什么,用无人机的望远镜看不清,全靠想象又让人不习惯,我总觉得上面可能有一位仙人在清修呢。
  石壁上被许多爬山虎覆盖,如果秋天来,一定会看见一片琥珀色的爬山虎,夏天也会比较漂亮,水灵灵的,苍翠欲滴……这只是想象,眼前占了大半个崖壁的枯藤如细细棉线,用手一捻就碎。脚底是一种枯草,但我还感觉有一丝水分,踩上去很松软,光脚踩上去一点儿也不扎脚。
  大石壁山旁边一共有四条通道,最难的是右一道,坡度近乎八十度,还有一个石壁,需要伞兵绳才能上去;为了安全,我们选了坡度最缓的左二道,但也好不到哪儿去,直接整一个六十度坡。把登山包全部锁住,戴上防滑手套,我和父亲带着狗一起上;这样的坡度对狗子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我在中间,父亲在后用力推,努力用手寻找一切可附着的地方……我们爬到一块一平方米的石块上休息,我在身上系上伞兵绳并用扣扣住一棵松树,向下望去,脚下是刚刚攀爬的陡坡,长着很多白桦与黄檀,还有许多腐朽的树桩和大片大片的蔷薇、枯草,一阵风拂过,枯草随风飘动,很自然;山谷里特别幽静,时而传出鸟儿的啼鸣和风声。但我们位于风口,风从我脸上和后背刮过,两面夹击,像刀子般刮过我的脸,我只能把脖套努力捂紧,后背凉嗖嗖的,如果我没戴棉帽子,汗液一冻,我定会感冒,我赶紧刻意捂紧帽子,和父亲向坡顶进发。
  坡顶有一片低矮的松树,地上是凋落的松针,形成了很厚的一层腐殖质,挖一些回去种花很合适。再往前走,是峰顶入口,前方就是一大片落石,也就是一个小山包,上面是一个碉堡,有六个垛口,用于设防架机枪;混凝土看上去很厚,一般的武器应该炸不开,上端还有一个小尖,不知道用处是什么;下面是碉堡的入口,有三个用来安装三防门的小口,像父亲那种身材搞不好就卡住了,我在洞口上发现四个用红漆写的大字:注意防空,其余就没有啥了,里面的梯子也断了,上不去。四
  我们在山峰下面的一个平台上休息,夕阳的余辉洒向大地,远方的海平线上,蔚蓝的海面和湛蓝的天空交融一体,海面上有渔船在风中游走。码头旁有一艘驱逐舰,上面挂满了彩旗;不远处旁边是海军雷达基地,一共三个迷彩的圆形棚顶;旁边山上就是空军雷达基地,据说当年台湾的U-2高空侦察机就是被它捕捉到的。祖国的国防力量日益强大,从当年“深挖洞,广积粮”到现在海陆空全三位一体防御……这一座山,见证了一个年代,见证了一段历史,也见证了中国的伟大复兴!
  海边是许多欧式与半中式建筑,还有少许日式建筑,红色与棕色的瓦顶与墙被夕阳打上了一层金漆,身后就是繁华的市中心,各种高大的建筑和地上四处奔走的人群与车辆,谁能想像这片土地以前居然还是一片森林与盐碱地呢。我们朝西方看去,那是大半个双庙山,大片大片的森林,严冬中的树枝光秃秃的,很是荒凉,但如果在夏天,那眼前定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这座山,见证着这座小城的沧桑变幻,它像慈爱的母亲一般守护着这座城市,就像怀抱着熟睡的孩子。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文旅周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探山记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