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厉倩 通讯员 王政霖 报道
本报讯 “村级报账员是票据审核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村级财务监管的‘第一线’人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一些村级报账员普遍存在的老龄化、文化水平偏低、业务能力较弱等问题。”近日,莒县店子集街道组统委员陈文凯告诉记者。
为切实加强村级报账员队伍管理,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店子集街道超前谋划、多措并举,对全街道报账员队伍进行教育培训和人员优化,进一步提升村级报账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前期,店子集街道遵循“街聘村用”原则,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店子集街道报账员培训和提升能力实施意见》和《店子集街道关于对农村报账员实行考聘的实施办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梳理了各村村情和三职干部队伍情况,并结合各村村情,对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科学研判,做到未雨绸缪。”陈文凯说,街道同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选人用人氛围,引导各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提高政治站位,正确认识优化报账员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际工作中,店子集街道成立了专门的农村报账员考聘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对报账员有空缺的村,严格按照街道制定的考聘实施办法,公开考聘村级报账员。
记者了解到,紧盯考核这一“指挥棒”,店子集街道还通过村级评议、业务考试、街道评议三个环节,对每名报账员日常工作进行打分量化,村报账员最终成绩按村级评议20%、培训考试40%和街道评议40%的比例计算并排出名次,按照排名进行末位淘汰,以一定比例淘汰群众基础差、工作能力弱的报账员。
同时,该街道组织与报账员业务工作密切的经管统计、人社、民政、扶贫、农技五个部门,每月根据部门工作任务对报账员日常工作表现进行通报,年底各部门对报账员进行联合考核打分,按得分情况进行排名,考核名次与报账员工资进行挂钩,分好、中、差三个段位,好和差的工资分别上浮10%和下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