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晔
每个优秀作家都致力于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承载着一个写作者的梦想、追求和思考,力求给自己的文学创作打上艺术印记。山东作家刘加云即是其中一位。多年来,刘加云的文学创作始终葆有“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精神之魂”理念,不断创新写作手法和艺术表现力。他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一街两城》,通过一条街上三个家族在百年社会变革与发展中的流变、挣扎、奋斗,既描绘了中国百年历史变迁图景和社会生活万千气象,也透视出众多个体的生存境遇与心灵世界;既关乎日照、山东乃至中国,又关乎昨天、今天和明天。作品呈现出悠久绵长的内容、繁多复杂的人物、鲜明深刻的内涵、紧凑精彩的故事以及优美流畅的语言,它们共同支撑起小说创作合理又富张力的时空架构,令读者在文字浸润中感悟可贵的乡土情怀和民族之魂,在情感共鸣中提高应有的文化自觉,进而彰显艺术创作的文化品格和思想力量,不失为文心、匠心、赤子心、文化传承与创新、民族风貌和特质等多层面的深度结晶。
以鲜明、深刻的主题思想,揭示历史的必然趋势、人性的真谛及嬗变,展现作品应有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
通常意义上,小说创作有着作家独特的写作立意及其内在的精神结构,以此衍生出关乎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的情感与思想,这也成为衡量文学存在的意义和作用的重要标尺。做为土生土长的日照人,刘加云的内心对传统文化、民众和乡土有着无法割舍的深厚情感,力求通过对历史发展趋势、人性真谛等层面的描绘,真切表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这也是《一街两城》有着较高的文化品位、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精神滋养的重要原因。
一是作品凸显了群体共产党人的立体形象。作品以1932年暴发于两城、轰动全国的历史事件——日照农民暴动为大背景,以现实主义及虚实相结合的浪漫主义表现形式,描述了安杰、安哲、陈雨田等早期共产党人发动群众、组织筹备、举行暴动,以及与国民党反动派血战、最后失败突围等故事场景。作品可贵之处在于,没有以事论事,评判得失与否,而是以文学视角以及历史的眼光,将日照暴动作为一次重要的革命行动,归纳并升华了这场暴动所包含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意蕴,让读者感受到以安杰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定信仰、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大无畏精神。这场农民暴动是遵照山东省委指示精神发动的,主要是配合南方红军反围剿,在江北地区开展声势浩大的反对国民党政府武装行动。筹备会议在黄海的一条渔船上召开,现场比较符合两城的地域特色。面对春雷提出不切合实际的提议,陈雨田刚要提出不同意见,两城区委书记安杰伸出一只大手按住他的手说:“我们坚决服从上级的决定,并积极投身日照暴动中去,就是用我们的热血和头颅唤起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觉悟!”这个震撼心灵的誓言瞬间感动、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志,大家一致同意安杰的意见在两城举行暴动。可见,作品并未回避当时的形势险恶和准备不足等不利因素,也没有简单刻画每个参与者的言行举止和心理变化,而是将事件放在全国大形势下,以艺术手法还原了那段悲壮、可歌可泣的艰难历程,让我们记住了那段难以忘却的激情燃烧岁月。
日照暴动领导者之一、山东省原副省长陈雷曾做过总结:“给了当时的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在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锻炼了一批革命的力量。”从中不难看出,日照暴动虽因反动政府和国民党军队的残酷镇压而失败,但这场在山东地区坚持斗争时间最长的革命行动,唤醒了无数民众将革命继续下去的思想觉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革命干部,并为之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而此后,我们更加在作品中感受到一系列“红色精神代代传承”的精神力量与时代意义,看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共产党员走在前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坚定身影:如面对反动政府和军警的白色恐怖,陈雨田、张守东等四人成立党小组,坚持地下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掩护战友撤退不幸被捕,惨死在日寇军刀下的北城支部书记尚近影;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争取战争胜利,积极开展征兵和支前工作,在具有特殊地位的界碑前三战三捷的两城区委书记王璐方;还有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领导全县人民在沈疃公社建设大型水库的副县长张守东、带领群众在两城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城镇书记王兆军、率领全镇人民整体脱贫致富的镇书记周国乾等等。由此,一组向道而行、普通又伟大的共产党人群体雕像已然矗立在读者心目中,如群星璀璨,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在照亮读者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一种真实感和艺术性相糅合的审美享受。
二是作品反映了文化抗战的深刻内涵。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一种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一街两城》以不同的视野和方式,将文化抗战描写得淋漓尽致、意蕴深刻。这方面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侵华日军渡桥次郎来到伪满洲国拜会大名鼎鼎的有“夜皇帝”之称的甘粕正彦,向他请教如何征服中国人的灵丹妙药。甘粕正彦只向他说了一句话:“文化艺术无国界,你把它当作武器方能征服中国人。”渡桥次郎如获至宝,不由想起多年前看到两城镇发现高柄镂空黑陶杯神器的报道,于是便拜访王家,让王在田教授日本课本,还想给王家立牌坊。安雪梅毅然揭穿了对方的阴谋:“渡桥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通过给咱老王家立牌坊收买人心,他现在最想看到沦陷区社会和平、经济繁荣景象,实现对中国人的奴化教育。”渡桥为了得到高柄镂空蛋壳黑陶杯,极力拉拢、收买,甚至威胁、恐吓王家,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最后露出狰狞面目,带着兵端着刺刀闯进“义云堂”,威逼王在川交出国宝。危难之时,安雪梅设计用假黑陶杯瞒过渡桥。自以为得了真品的渡桥急忙来到济南日本司令部献礼邀功,日军司令官大喜,立即邀请特务头子、酷爱中国文物的土肥原贤二前来观赏,在记者招待会之前,得意忘形的土肥原贤二用假黑陶杯喝酒庆功,万万没有想到手中的杯子渐渐变软,黑色的表皮开始脱落露出土黄颜色,一愣之中竟然将杯子捏碎,所谓的“庆功酒”撒了一地。渡桥次郎的结局可想而知,在被遣回国的轮船上,他抱着大哥的骨灰,望着浩淼的大海恍如梦中,此时,他才彻底领悟甘粕正彦那句话的另一层含义:文化艺术虽然无国界,也可以作为武器,但恰恰选错了时间和地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