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五年来,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 14300 余万元,实施产业扶持及相关配套项目 170 余处,莒县水利局——
让库区移民群众“安居”更“乐业”

  全媒体记者 厉倩
  初冬时节,空气中夹杂着丝丝寒意,而在莒县安庄镇北楼子等13个村庄特色产业大棚项目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基槽开挖、墙体砌筑、钢结构加工,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
  “不久后,这里将有24座果蔬大棚拔地而起,届时村民们可根据需要发展葡萄、黄桃等特色产业。”随行的项目负责人刘彦建介绍。
  为壮大移民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今年,安庄镇结合镇域内的产业发展布局,经多方挑选,申请了北楼子等13个村庄特色产业大棚项目。
  “经审查审核后,县水利局给予该项目移民扶持资金1000万元。”安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玉水说,“工程建设符合当地库区生态条件和移民安置区农业生产特色,投入运营后能够进一步改善农业环境和社会环境,初步估算24个大棚租金约60万元/年。”
  兴水为民,服务发展。近年来,莒县持续用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围绕建设美丽家园、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等措施,助力一个又一个移民村实现美丽蜕变。
  实践中,为破解移民产业发展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莒县坚持改革导向,创新推行了以建立三项机制、实施四化联动、做好三篇文章为主导的“234”精准扶持模式,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4300余万元,实施产业扶持及相关配套项目170余处,全县15处移民乡镇相继培育起大棚高端食用菌、鲜切花、桑蚕、葡萄、黄桃、樱桃等特色产业,实现了村级集体和移民群众收入双提升,构建起了移民产业发展新路径。
  步入安庄镇前丁果庄村,一幢幢别墅式小洋房规整有序,路面宽阔平整、街巷干净整洁,村民们往来进出,眉梢挂着欢愉。
  前丁果庄村东邻青峰岭水库,是典型的移民整体搬迁安置村。过去,这里是一个环境脏、治安乱的贫穷村。如今,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助力下,村子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文化生活和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早已不再是当年模样。
  从“移居”到“宜居”,受益的不只前丁果庄一个村。“我们依托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项目,投资1.36亿元,共建设多层住宅楼11座、二层楼288座,将处于青峰岭水库兴利水位线以下的前丁果庄等4个村集中搬迁,为669户1884人圆了住楼梦,并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和超市,让老百姓们告别了一到汛期就担惊受怕的日子。”莒县水利局水利移民服务科科长于坤雷说。
  既要让群众安居,更要帮群众乐业。在安庄镇前吴村村西,8座统一标准的冬暖大棚依次排列,棚内三三两两的村民忙碌其中,精心侍弄着即将成熟的蔬菜。
  刘方乐小两口原本在外打工,去年听说村里鼓励发展大棚,便决定回乡试一试。踏入棚里,小两口正忙着采收西红柿,二人分工明确,一个负责采摘、分拣,一个负责装箱、搬运,即使脸上挂着汗珠,但依然难掩丰收的喜悦。
  “在外东奔西走打工不稳定、不踏实,种大棚就在家门口,只要勤快卖力,收入有保障,还能顾家。”尝到甜头的小两口,对于未来更是干劲十足。
  搬出旧窝,脱下穷帽,结出富果。一套套水利“组合拳”打下来,村民们搬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各项水库移民帮扶政策落到了山尖尖、湖边边,落在了49369名水库移民头上,生动诠释着全民小康道路的探索,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锦绣家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县域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库区移民群众“安居”更“乐业”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