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源 通讯员 葛金平 报道
本报讯 冒着寒风,日照海关关员在罐顶对出口糠醇认真地进行查验取样。近日,一辆辆从全国各地装载出口糠醇的罐车正有序进入山东岚山孚宝仓储有限公司罐区,通过专业设备转运到容积几千到几万吨的危险化学品储罐内进行组货。从全国各地集货而来的1310吨出口糠醇经青岛海关所属日照海关查验放行后,将按计划出口至国外。
日照港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港,也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我国制造的糠醇具有高品质、高能量特性,是全球糠醇最大的出口国,且出口量逐年增加。
为扎实推进智慧海关建设,青岛海关坚持制度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以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为出发点,首次提出将出口散装糠醇改为在口岸组货地海关实施检验,并在日照口岸开展试点。自今年7月份试点以来,已有4票共计3069吨出口糠醇享受到便利政策。“口岸组货地海关查验模式试点后,我们代理报关的出口糠醇企业时间和资金成本显著降低。”中国日照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岚山分公司报关中心经理王增强介绍。
“从国内多产地采购、在口岸集罐完成组货的出口散装危险化学品,由口岸组货地海关对其实施集中一次检验,能更加客观、准确地完成货物危险特性核查等检验监管要求,反映出口货物的真实情况。”日照海关驻岚山港办事处查验二科科长孙保同介绍说。
出口散装危险化学品口岸组货地检验模式这一“微创新”,带来了通关便利和节省企业成本的“双提升”。今后,青岛海关将继续聚焦企业诉求,在确保严密监管的基础上,有序复制推广到其他散装货物种类,让企业惠享智慧海关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