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丁公石祠记

  李本亭
  九仙山东南麓有明代全石建筑丁公祠,丁公名惟宁,为明嘉靖鸿儒、一代清官,遭贬后归隐九仙山下,伐石作室,后辟为祠,历四百年风雨犹壮丽如初。浔阳有陶渊明故居,白居易谪于此,作《访陶公旧宅》诗,其序云:“余夙慕陶渊明为人,今游庐山,经柴桑,过栗里,思其人,访其宅,不能默默。”我在五莲山旅游风景区(含九仙山)工作十余载,造访丁公祠并为人讲解不啻百余次,虽笔拙,亦不能默默,是为记。
  鲁东南黄海之滨有九仙山,与五莲山隔壑并峙,山水奇丽,清幽佳绝,苏轼赞为“奇秀不减雁荡”。山中多古迹名胜,战国时孙膑隐居的九仙书院和始建于元代的龙王庙为后人在遗址上重建,宋代古刹侔云寺、苏轼题书的白鹤楼仅存遗址,惟有山南麓明代全石建筑“柱史丁公祠”,历经沧桑仍壮丽如初。这是一座建造于400多年前的花岗岩建筑,全部用花岗岩雕琢而成,令人称绝。这座全石建筑,被当地人唤作丁公石祠。“丁公”就是隐居九仙山下的明代著名清官丁惟宁。
  一
  凤翮高骞侍从班,羽仪方仰忽投闲。削成丘壑疑天外,领就烟霞出世间。永誉自了高月旦,神游从此托仙山。独余千里瞻依在,遥见云头鹤往还。这是《山中即事》三首中的一首,为明嘉靖进士、诸城名士丁惟宁辞官归隐九仙山时所写。诗中对九仙山的风景不吝赞美,让人神往心仪,而其坎坷的仕途经历也见诸于笔端。从诗中可以想见作者曾经意气风发名列朝班,然而时间未久便得咎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间。诗句清丽洒脱,很有大家风范,唯有一股郁郁不平之气通篇流转,让人心生叹惋。
  丁惟宁(1542—1611),字汝安,又字养静,号少滨,诸城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曾任河北清苑、山西长治知县,升四川道监察御史,次年荐授侍御史,巡按直隶,万历十四年(1586)督饷陕西,授湖广郧襄兵备副使。明代监察御史归都察院管辖,设都御史、副都御史、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分道负责,因而分别冠以某某道地名,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官职虽不高,但权势颇重。秦代中央监察官员中设有侍御史,因其在朝会时站立在殿柱下,也称之为“柱下史”,省称“柱史”,这也是丁惟宁被称为柱史的由来。丁惟宁学识淹贯,是明嘉靖、万历年间一代鸿儒,为人耿介,在郧襄兵备副使任上无辜遭贬,心灰意冷之下辞官归里,隐居于九仙山东南麓的丁家楼子村。年轻时的丁惟宁,才华横溢,雄心万丈,很想在官场里干出一番事业。但由于性情耿直、不阿权贵,官场之路自然走得艰难。对当时政权黑暗的背景下,辞官归隐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归隐山林,这也是在晚明政治黑暗的时局下,中国士大夫不甘同流合污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据史志记载,丁惟宁性格刚直、不阿权贵、遇事敏练,在山西长治县令任上时平抑豪强、革除弊政,离任时万民空巷夹道相送,后长治百姓为之立祠纪念;任侍御史巡按直隶时,拆除了大太监冯保的生祠,释放了因白莲狱案株连的无辜百姓千余人,百姓为之拍手称快。丁惟宁为官清正,三任要职,但每次归里,随身行李仅图书衣被而已,别无长物。辞官归里后,诸城当地官吏虽欲结纳,却经年不得一见。县令使公人送八百两银子至门,说是旧例皆然,丁惟宁坚辞不受。他在西园种韭数十畦,售于市集,有人嘲笑他辞金不受而求利于韭,他说:“官银非吾所有,圃蔬自食其力”,闻者皆叹服。丁惟宁奉亲至孝,每逢父母忌辰,必着白衣而斋素,室内悬父母像,朝夕相拜,乡人无不崇敬。
  丁惟宁回乡后,背倚九仙山结庐,“昼憩树下,夜宿草庐,扶杖逍遥于烟水之间”。他沉浸在山光水色里,与文友们切磋诗艺,也给童蒙的子侄课业。他倾听自然的天籁,创作出韵味深长的诗文。明代文学家王稚登题赠丁惟宁为“羲黄上人”,就是称赞他的这种淡泊名利、遗世独立的气节与风度。他能诗,但不苦吟,亦不存稿,有《观海行》《雪霁超然台步月》《登北极台怀旧》《山中即事》等诗文存世,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丁惟宁去世后,他的大儿子丁耀斗将其所居石屋辟为祠,这就是丁公石祠,至今保存完好,已成为五莲的一大名胜。
  二
  荒邨当何地,五垛九仙中。夏木山衣绿,朝霞溪啖红。烟光笼僻坞,剑戟列晴空。揽结恣幽讨,深归造物功。这是丁惟宁的《山中即事》诗之二,描述了其隐居之所的幽静与美好。“荒邨”即作者隐居的丁家楼子村,“五垛”原为九仙山之五朵峰,万历三十年(1602)明神宗敕建护国万寿光明寺于其上,并赐名“五莲”,五莲山始自成一山。丁家楼子村位于五莲山、九仙山之间,地形起伏优美,阡陌纵横,村前溪水潺潺,片片茶园点缀其间,确为山水佳处。
  “齐鲁名山,实甲九仙”,这是丁惟宁第五子,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丁耀亢对九仙山的评价。九仙山自汉代有名,宋代属京东东路密州,明清为诸城县所辖,山水奇秀,但因僻在海隅,名气并不很大。苏轼于熙宁七年知密州,在与友人诗中道:“南山有佳色,无人空自奇”,这南山,就是九仙山。
  苏轼性爱山水,在密州期间数游九仙,留下了“九仙今已压京东”“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等诗句,赞美“九仙在东武,奇秀不减雁荡也”,大大提升了九仙山的知名度。在丁家楼子村西山坡上,还有宋代白鹤楼遗址,始建年代无考,遗址所在的崖壁之上尚留有苏轼的题刻“白鹤楼”,上款已辨识不清,下款书“熙宁九年九月轼”,“轼”字已模糊。在石壁南向,刻有丁惟宁长子丁耀斗所书的“白鹤楼”石刻,上款书“宋熙宁九年苏轼书于石东”,下款书“明万历四十年丁耀斗摹此”。这是苏轼题书“白鹤楼”的一个有力的佐证。
  隔壑并峙的五莲山、九仙山,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又如伸开的两臂,将丁家楼子村和丁公石祠拥在怀中。九仙山四季分明,春有百花,夏有浓荫,秋有红叶,冬有白雪,每个季节都有奇丽迷人的风景。春来杜鹃满山,径幽而香远;秋至草木斑斓,天高而水清。石祠北面的万寿峰、老母阁、梳洗峰、观音峰等山峰峭拔嶙峋,烟云缥缈,万寿峰状若巨佛,是九仙山的主峰,峰下有宋代古刹侔云寺遗址。丁公石祠位于九仙山东南麓丁家楼子村前,依山傍水,风水绝佳。当年丁惟宁择此避世隐居既因为此处有白鹤楼,也看好了这方幽静秀丽的山水。(未完待续)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丁公石祠记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