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亭
(接上期)
三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
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
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
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
鹅毛垂马鬃,自怪骑白凤。
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
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
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
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
苏轼《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
此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元日,时苏轼奉诏离密州移知河中府赴任途中。为赶去齐州(今济南)和苏辙一起过年,苏轼在熙宁九年岁末与继任孔宗翰交接完成,便离开密州前往齐州,不料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阻在了路上。在旅途颠沛流离和大雪纷飞中,苏轼度过了他在齐鲁大地的第三个春节。
潍州,即今潍坊市,在密州西北约七十公里。除夕夜的一场大雪,将苏轼留在了潍州。正月初一早晨,雪色转晴,心情急切的苏轼复又登程,途中天又降雪,遂作《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一诗。
“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在新年最重要的节序变换中,苏轼不是感慨鞍马劳顿的辛苦,也不是叹息新年家人无法团聚悲凉寂寞,而是为晚来的春雪而倍感欣喜,希望瑞雪兆丰年,使密州连年遭受蝗旱灾害的农民得到温饱和安乐,其悲天悯人的情怀令人景仰。
超然台上雪,城郭山川两奇绝。
海风吹碎碧琉璃,时见三山白银阙。
盖公堂前雪,绿窗朱户相明灭。
堂中美人雪争妍,粲然一笑玉齿颊。
就中山堂雪更奇,青松怪石乱琼丝。
惟有使君游不归,五更上马愁敛眉。
君不见淮西李侍中,夜入蔡州缚取吴元济。
又不见襄阳孟浩然,长安道上骑驴吟雪诗。
何当闭门饮美酒,无人毁誉河东守。
苏轼《大雪,青州道上,有怀东武园亭,寄交代孔周翰》
“超然台上雪,城郭山川两奇绝。海风吹碎碧琉璃,时见三山白银阙”。正月里自潍州于雪中一路艰难行来,至青州(今淄博)道上,苏轼怀念密州,苦中作乐,诗兴勃发,将密州胜景向继任孔宗翰一一道来。
在诗中,诗人遥想超然台上大雪纷飞,密州城郭和山川风景更加奇绝。从超然台上向东南极目远眺,海风将碧绿澄澈如同琉璃一样的海面吹碎,远处的常山、马耳山、九仙山等山峦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在白雪映衬下,盖公堂绿窗红门相映生辉,丽人笑靥如花。山堂内的雪景更加奇异,青松怪石在白雪覆盖下风景如画。唯独我五更上马赶路,从此远离密州,怎不令人黯然神伤。不曾见淮西的李侍中(李愬),雪夜入蔡州擒住了叛贼吴元济;也不曾见襄阳的孟浩然,在长安道上骑驴吟雪。何时才能闭门独自享受美酒,无人诋毁也无人赞美,就像河东的守臣一样。
整首诗以雪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密州的难舍难分之情和对人生的追求与思考。这是苏轼写给密州的一曲离歌,大气磅礴而又饱含深情,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947年前的那场大雪,迟滞了苏轼的行程,也让诗人才思奔涌,留下了这一首传世佳作。“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是晚唐宰相郑綮谈作诗的一句名言。在风雪中吟诗,对苏轼来说,不仅是兴之所至的行为,更是超越凡尘俗世和功名富贵、淡泊而从容的姿态,是坚守生命本真、不以穷达萦怀的傲岸潇洒。
孔宗翰,字周翰,曲阜阙里人,北宋名臣孔道辅次子,孔子四十六代孙。奉亲至孝,始以父任为将作监簿,仁宗嘉祐四年(1059)登进士第,知仙源县(今曲阜县),以恩服族人,治理有方。历知虔、蕲、密、陕、扬、洪、兖诸州,皆以治闻。在被朝廷任命继任苏轼为密州知州之前,孔宗翰曾上书宋神宗推荐苏轼回朝中就任清要之职翰林学士,却没有被采纳。
熙宁九年(1076)十月,苏轼在密州任上行将满两年,得到消息将移知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苏轼于当年十二月底正式得到任命,启程前往河中赴任,中途接到诏令,改知徐州)。十二月间,在告别密州前夕,他写下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一诗,向继任孔宗翰倾吐自己的心声。
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方将怨无襦,忽复歌缁衣。
堂堂孔北海,直气凛群儿。
朱轮未及郊,清风已先驰。
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
滔滔满四方,我行竟安之。
何时剑关路,春山闻子规。
苏轼《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苏轼在密州两载,为解除黎民疾苦而殚精竭虑,即使离任后,他也深深牵挂着密州百姓。他将密州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自责未能彻底改变密州的落后面貌,继而深情地寄望新任知州:“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把进一步解除密州黎民百姓苦难的重任相托付。这是一篇伟大的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密州百姓的深情与牵挂,其光明磊落、一心为民的风骨与情怀让人为之动容。
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这也是2023年第十三届(诸城)东坡文化节的主题。民生问题,自古至今备受关注。作为封建社会的君子士大夫,苏轼具有同时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为代表的杰出士人所拥有的道德情操:“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终其一生,虽历经坎坷,颠沛流离,却始终怀着“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为朝廷分忧,解民于倒悬。
密州锻炼了苏轼的政治才干,也磨砺出他的内心情怀和诗词风格,慷慨而又大气。虽然苏轼的一生饱受磨难,政治才华未能尽用,但这些磨砺不仅成就了他艺术巨匠的美称,他不畏坎坷、勤政爱民的一生,更是垂范后世,流芳千古。
苏轼知密州不过两载,却政绩突出、佳作颇多,在密州的历史上特别是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重要的是,在知密州期间,苏轼从最初的失意苦闷,最终趋于平和超然,其恬淡从容、无往而不乐的伟大人格初步养成。可以说,在一度程度上,苏轼成就了密州,密州也成就了苏轼。
龙年新春已来临,回想苏轼在密州时期度过的三个春节,读读诗人在春节里作的诗词,一种积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思考也就油然而生。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既然人生如逆旅,何不敞开襟怀,拥抱大好岁月,感悟当下美好。即使不能做到“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也可以学习苏轼,不惧来时风雨,诗酒趁年华,一蓑烟雨任平生。(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