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大力推动城市与大学深度融合
  

薛俊超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城市与大学逐渐从简单的地理毗邻转变为深度融合共生,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把握城市与大学融合共生的内在逻辑,大力推动城市与大学深度融合。
  城市滋养着大学,为大学提供生存土壤、拓展发展空间。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并非所有大学都孕育于城市,但所有的城市都滋养着域内的大学。城市是大学最直接的发展环境和成长土壤,大学不断地从城市汲取各种养分,城市从产业、商贸、金融、交通、医疗、住房等多个维度保障大学的办学需要,支撑着大学的发展壮大。同时,一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反过来又对大学提出各种文化和智力需求,城市的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等,直接影响着大学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影响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和结构,进而又有力推动着大学优化教师队伍、深化教学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拓展了大学的发展空间,让大学更接城市地气、更具独特内涵。
  大学涵养着城市,为城市厚植文化底蕴、培育发展动能。大学是城市中的璀璨明珠,影响一座城市高度的不是摩天大楼,而是镶嵌在其中的大学。大学思想活跃、成果富集、人才荟萃,是人文精神的涵养源、创新创造的策源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城市发展的引领者。没有大学的文化引领,城市的独特品位就难以彰显;没有大学的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撑,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有可能受到限制。扎根成长于一座城市的大学,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把自身蕴藏的巨大文化知识力量转化为城市的精神魂脉,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因此,城市里人口、资源、设施、产业、服务等要素有机集成,大学里文化、知识、人才等要素高度汇聚,城市与大学紧密相连、要素相合、优势互补,通过双向赋能、相互服务实现融合发展、协同共赢是两者的共同需求和必然走向。世界范围内城市与大学深度融合发展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协同发展,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与城市的沉浸交融、人文一体,我国北京、武汉、深圳等城市与大学的共生共荣等。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城市与大学深度融合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及促进大学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城市与大学的深度融合并不会天然实现,它受体制机制、空间环境、人才流动、服务供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时代新征程,各地在推进城市与大学融合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明确方向和原则,着力破解各种因素的制约,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径,构建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要加强战略谋划,同向协同发力。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发展主题,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了时代发展新的起点上,经济社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城市与大学要实现深度融合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和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加强战略谋划,实现同频共振。要聚焦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绘就发展底色,聚焦科技创新和制度优化培育发展动能,聚焦开放包容和合作共享营造融合氛围,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城校融合的潜力,找准融合靶点,谋定目标方向。要统筹考虑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大学的发展空间,高起点布局城市发展,高水平推进大学建设,高标准制定融合规划,高质量推进城市与大学深度融合。同时,要注重城市发展与大学建设的平衡与匹配,处理好大学规模数量扩张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城市支持大学的效度和大学对城市的贡献度,获得最大融合效益。
  要坚持问题导向,畅通融合机制。城市与大学的自身发展以及两者的深度融合都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推进过程。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但也面临发展动能不足、产业结构不优、资源环境制约、文化传承不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均衡等新问题新挑战。大学也要持续解决学科优化、科研转化、人才建设、综合提升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恰恰是城市与大学深度融合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畅通协同创新和产业对接机制,推进科研协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有机对接;畅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支持人才智力要素双向流动,形成人才储备和输送的良性循环;畅通项目合作与载体建设机制,共同策划实施重大项目,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畅通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机制,促进文化创新和人文交流,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共生共荣。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所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协同利用效率,是破解资源有限性与发展需求无限性矛盾的内在要求。现实中,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资源禀赋,一所大学有一所大学的专业积淀,两者的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大学的发展需求,将大学园区及校区纳入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形成互利互补的空间结构布局。要推动城市和大学的公共设施、实验机构、科研平台、图书信息、各类人才的整合利用,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要把创新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有效整合政策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塑造城市综合实力,让城市和大学在双向奔赴中实现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此文系2023年度日照市社科研究课题 编号2023064 作者单位:中共日照市委党校)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理论创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大力推动城市与大学深度融合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