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乡村实际,挖掘实践资源,培养劳动精神,市北经济开发区莲溪学校——
全媒体记者 王艺臻
初夏的风,拂过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莲溪学校,校园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翻土、播种、浇水……5月13日,该校学生纷纷化身为小“菜农”,三五成群地围拢在学校菜园里劳作。知农事、体农情、会农活,这样的劳动实践场景在莲溪学校校园已成常态。
如何让劳动教育深入人心、更“接地气”?
近年来,莲溪学校高度重视育人环境建设,打造了“莲”主题校园文化,构建“莲馨”课程体系,以培养“品学兼优、身心健康”的君淑少年为切入点,以“三知教育”为抓手,秉承“给每个孩子找到发展途径”的初心,构建引领队员君淑成长的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校内形成以“教室+校园+公益+实践基地”的劳动教育模式。2023年,该校入选山东省第四批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
亲近土地,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劳动者,是美丽的。
在莲溪学校教学楼后,一处菜园令人眼前一亮———猕猴桃、菜椒、番茄等数十种农作物向阳而生。学生们轮番施肥、浇水等,忙得不亦乐乎……
“今天,我们提着锄头、耙子、水桶等工具,来除草、施肥、浇水,观察虫害情况,并做好观察日记……”劳动老师高峰正带领四年级的学生在地里忙活,这项看似简单的农活,实际干起来并不容易,要互相配合,调整好距离、高度、角度等。
在该校,每个年级都“认领”自己的“土地”,分块种了辣椒、茼蒿、韭菜等常见蔬菜。
自2021年4月开始,该校充分利用乡村学校丰富的田园资源,在占地60余亩的校园里开辟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方田地,不仅仅是万物生长的乐园,更是学生们探索知识奥秘的天地。
“让孩子们通过参加蔬菜、瓜果种植活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在他们的心田播下‘劳动光荣’的种子,让他们从小爱劳动。”该校校长孙伟介绍。
“劳动”模式,让教育内涵更加丰富
脚踏田地,细嗅芬芳,带着泥土芳香的劳动课,能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劳动乐趣,感悟劳动真谛。
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莲溪学校打造了以“教室+校园+公益+实践基地”的劳动教育模式。
“新劳动教育不限于德育,还涉及教学和综合实践等领域。”在孙伟看来,“劳动+课程”是整个育人模式的核心,学校的研究方向是,立足课程实施“劳动+活动”“劳动+社会服务”以及“劳动+家庭教育”,真正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学校设置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田间劳动课程,让学生利用家庭农用地、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农事劳动,将田间劳动课程化。在田间劳动中体会农民的辛劳,做到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依托校园读书节活动,开展“淘书节”海报设计、售卖、交换等服务性活动,获得服务型劳动的初体验,增强学生们的公共服务意识、与他人协同劳动的意识。
同时,该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并根据不同学段开发不同校本教材与评价体系,低年级开发“整理”课程,中年级开发“凉拌家常菜”课程,高年级开发“包水饺课程”等10余门课程,注重“做中学”,让学生从生活中多实践、多探索、多发现。
融入生活,从身边事做起
“阿姨,我来帮你分餐盘”“师傅叔叔,我来帮你择菜”……在莲溪学校食堂,厨师们心里可是乐开了花,这一群小小志愿者,帮他们分担了不少活。
每天清晨、课后,三五成群的身影便活跃在校园各个角落,他们都是参加劳动实践的学生。
为了让劳动的种子遍地开花,该校坚持全领域撒播劳动的种子,真正把劳动理念根植于学生“心田”。
该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的育人模式,在各项综合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扎实开展“劳动技能大比拼”“我劳动我快乐”等多项特色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乐趣,实现品德修养与劳动能力的双提升。
在此基础上,该校还将劳动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在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向学生讲解节日由来等知识的同时,开展包粽子、做月饼、包水饺等活动,让学生在制作和品尝美食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为了将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该校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布置相应强度的家庭劳动作业,让学生干一些如整理衣物、洗碗筷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同时,该校定期开展“劳动之星”评比,每月每班评选一名“劳动之星”在全校进行表彰;将劳动成绩纳入期末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写入素质教育考评单。学期结束,学校除了为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外,还把学生在劳动基地里种的蔬菜瓜果奖给学生,让学生倍感欣喜与自豪。
“生活即教育。”一路走来,莲溪学校收获丰盈,硕果累累。该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名校、山东省书香校园、山东省家校共育示范学校、山东省劳动教育先进学校、日照市规范化学校、日照市文明校园、日照市教学示范学校、日照市电化教育先进学校、日照市首批乡村学校少年宫、日照市花园式学校等30余项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