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叶飞
近年来,东港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壮大人才规模、提升人才质量、激发人才活力、优化人才生态,实现了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去年,全区引进青年人才1.2万名,引进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人才流入”态势进一步巩固优化。
聚焦“引才”,创新人才有效集聚新机制。多元政策赋能。优化升级人才政策,对青年人才给予重点扶持。对来东港区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年。青年人才公寓第四层次及以上人才免费入住3年。去年以来,共发放青年人才生活补贴1105万元。创新引才机制。去年以来,赴西安、南京等重点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活动7场,累计提供企事业岗位110余个。组织企事业单位参加“百企访名校”“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招聘活动,累计引进青年人才1.3万人、博士24人、海外留学人才25人。挖潜“资源高校”。搭建“基地共建、产业学院共办”合作平台,与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等本土院校打造区域产教联合体,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数字媒体产业学院,创新“订单式”育才模式,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有机联动。
聚焦“用才”,打造产才融合发展新阵地。搭建特色产业阵地。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2023年以来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8个、创新人才102人,聚力推动产才协同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服务外包产业,招引齐家网、正德人力、浪潮集团等具有规模性企业16家,“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初具规模,从业2500余人。去年,东港区荣获中国楼宇经济创新实践基地、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称号,并第6次被评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搭建优质创新阵地。加强平台载体建设,累计建成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9家,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在人力资源产业园高标准打造创业创新孵化中心,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提供“拎包入住”、零成本创业服务。搭建广泛交流阵地。建立“人才会客厅制度”,打造东港区上海虹桥国际人才会客厅,搭建人才交流互动平台和人才引进载体。开展“人才科技周”“未来之星”大赛、创业展演等活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项目、高校、企业搭建互通桥梁。
聚焦“留才”,营造人才近悦远来新生态。做优“数字化”服务。深化与村居、民营企业、头部企业、高校院所的合作模式,优化推广“Dos数字服务外包基地”小程序平台,为就业青年提供人力资源、公寓住宿、商业金融、政策解读等“一站式”服务。做强“人才公寓+”文章。深入推进人才安居工程,优化人才公寓布局,新启用芒果人才公寓270套,配套建设青年公寓704套,形成分层次全覆盖的人才安居体系,为青年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提升“山东惠才卡”服务效能。拓展畅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行全过程人才专员服务模式,目前全区服务专员已达44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休假疗养、健康体检、住房保障等关键小事100余件,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下一步,东港区将按照省、市、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聚焦“三区同建、三个前列”的目标,创新人才政策体系,持续推进数字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具有东港特色的青年人才集聚高地,为人社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