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规范中小学财务管理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本报通讯员 桑峰
近年来,莒县财政将教育装备配备规范管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等各学段,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财务管理逐步规范,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优化流程,推动财务管理精准精细。事前科学编制确保预算合理可行,变“被动买单”为“主动谋划”,对学校编报的新增资产配置和政府采购预算项目,从配备的必要性、实用性、配置参数、价格标准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对装备报价偏高、配置参数过高、装备存在重复配置等情况进行压减。事中优化采购与资产管理,建立双人采购和定期轮换制度,规模较大的采购根据实际情况,多人参与、多家定点比价采购。采购物品经资产管理人员验收后,填制固定资产增加凭单,使用人及管理员同时签字,办理增加手续进行账务处理后投入使用,资产实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事后绩效评价强化约束,将绩效评价作为发现问题的有效手段,重点解决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坚持花钱必问效,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和预算安排挂钩,夯实绩效对预算的支撑,提高绩效管理的约束力。2021年以来共节约财政资金4033万元。
规范管理,推进财会监督走深走实。加强制度建设,夯实财会监督工作基础,制定出台《莒县教育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教体系统内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重大经济事项、预决算管理、经费收支和内部控制等相关制度体系,确保各项财务活动有章可循,形成职责明确、协调一致、环环相扣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中小学校财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通过聘请专家讲课、外出学习、继续教育、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等,提升财会专业化水平。针对财务会审及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短板进行集中整改培训,督促其严守职业道德、依法依纪履职。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学校财经秩序,定期组织开展中小学校财务工作检查和固定资产清查,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欠规范、民主监督不到位的学校实行挂牌管理,按照不同情形给予红牌或黄牌警告。近年来,全县对30处学校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12名校长进行离任审计,及时分类处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规范学校收支行为。
集约运营,助力教育资源配优配强。统一购置,严把资产“入口关”,从源头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制定出台《莒县普通中小学教育装备配置标准(试行)》《莒县幼儿园教育装备配置标准(试行)》,在安全、经济、高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班级规模、学生数量等综合因素,对全县范围内学校通用教育设备、专用教学设备等按统一标准进行购置,从资产配置上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统筹调剂,对现有教育资产建立跨乡镇、跨学校的集约共享、动态调剂机制,发挥存量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让闲置资产有序流动,在保障各学校需求的基础上,避免资产重复购置,解决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现象,做到物尽其用,促进教育资产高效利用。有效盘活,创新资产集中运营模式,将中小学校用车委托县公交集团市场化运营,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对闲置校舍全面清查、摸透底数,制定盘活利用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对长期闲置、低效运营的资产加大统筹整合力度,避免教育资产沉淀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