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 通讯员 李丽 陈婷 报道
本报讯 近日,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山东省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指引》(第13期),岚山区“2354”工作法获刊发推介。岚山区创新实施“两项机制抓落实、‘三步走’抓谋划、‘五个一’模式抓推进、四方监管保实效”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发挥了政策“赈济”作用,激发了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动力。
据了解,以工代赈是一种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的政策,旨在通过让受赈济者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党建+以工代赈”政策功能,推动各区县持续巩固拓展赈济模式创新成果,加快补齐农村生产生活和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短板,行“务工”之实、兴“赈济”之效。
围绕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领域以及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全面推广以工代赈,全市共谋划2024年度适用以工代赈的省、市、县三级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25个。截至6月底,项目累计带动务工群众1972人,发放劳务报酬5148万元。
同时,我市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以工代赈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今年共争取上级资金400万元扶持岚山区巨峰镇、莒县果庄镇等3个以工代赈项目,预计吸纳务工群众84人,发放劳务报酬124万元,人均增收14000余元。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补足“三农”领域基础设施短板,更好发挥以工代赈“乘法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