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左加欣 报道
本报讯 古迹遗址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日前,在尧王城遗址公园文物修复室,技术人员正在对刚出土的器物进行修复,让残破的器物得以“重现光彩”。
“现在修复基本上拼对陶片,也就是一些灰坑、墓葬、地层,还有其它别的遗迹当中出土的残片,有红陶、黑陶、灰陶、白陶,品种比较多。修复现在经过统计,大概200多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技师杨结实表示。
尧王城遗址,位于岚山区高兴镇,这里曾是龙山古国的都城,被考古学家誉为“海岱史前第一城”,是目前省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史前文化城址,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0月被列入“十四五”时期国家大遗址名录。尧王城考古遗址公园2022年4月被列入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目前,尧王城遗址公园主要分为三期项目正在建设。一期为覆罩保护大棚建设及既有的建筑修缮工程,已建设完成覆罩保护大棚考古研究中心、展览馆、模拟考古沙盘、烧陶体验休闲亭等;二期主要为尧王城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主要是对覆罩大棚内的遗址进行原状展示和模拟复原展示,提高尧王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三期主要是尧王城遗址的北城墙展示和周边环境的提升工程,该项目的方案已经编制完成,正在申报中。
专家介绍,尧王城遗址文化层厚度为2—3米,地层堆积以大汶口晚期和龙山文化早、中期地层为主,兼有岳石、商、周、汉等时代。对研究大汶口文化晚期面貌、龙山文化起源及龙山文化城址建成年代、文化内涵、城墙筑造工艺和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探讨龙山文化早期城址及内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尧王城考古遗址公园建成以后,可以使游客近距离地接触考古发掘现场,带动公众的考古研学游,发展全域旅游,对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岚山区文旅局文化科科长乔红表示。